國際瞭望-俄國恐怖炸案竟成常態

莫斯科地鐵爆炸案對俄羅斯來說並非警訊,因為這種威脅與危險早已存在,隨時可能爆發,只能以防不勝防來形容,而要想根除,只是「防」的話是沒用的,必須釜底抽薪,解決恐怖案件所以形成的原始問題。

恐怖攻擊都是來自北高加索,民族分裂、經濟衰落是恐怖活動的根源,俄羅斯政府當然知道,車臣雖已平靜,但那是表面的大體平靜,包含在內部的矛盾並沒有解決。由於莫斯科中央政府深知北高加索地區情勢複雜,極端不穩,所以一月間梅德維捷夫簽署了總統令,把這地區的六個共和國與鄰近的南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合併,增設第八個聯邦區,成為「北高加索聯邦區」,任命赫洛波寧為副總理兼總統在該區的全權代表。莫斯科鞭長莫及,這也是不得已的舉措。

但新措施剛宣布,就發生了這案件,可以說是北高加索地區恐怖團體的報復反應。北高加索的危險性在於阿富汗局勢對本地區頗有影響,甚至北高的恐怖份子與國際恐怖網路「基地」有了聯繫,跨境恐怖主義於焉形成,「基地」力量經由阿富汗、中亞進入俄南邊境,直接參與北高加索的恐怖活動,北高地區的恐怖份子,也仿效其他地區的恐怖模式,塔裡班及基地組織慣用的自殺式攻擊,越來越多在俄境發生。

這些年來俄國顯少平靜。二○○二年,四十餘名車臣分子闖入莫斯科文化宮大樓劫持七百名人質,造成一百廿餘人喪命。二○○三年,斯塔夫羅波爾發生火車爆炸案,四十四人死亡。二○○四年,車臣分離分子在南部北奧塞提亞共和國貝斯蘭市挾持人質,俄國特種部隊攻堅,造成三百六十六人喪生,死者多是兒童。二○○七年,兩名殷古什共和國居民製造了涅夫斯基特快車爆炸案件。二○○九年,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涅夫斯基特快車遇襲爆炸,廿六人死亡。

俄國評論家認為,只有解決經濟問題,減少北高加索地區的失業人口,使當地人生活改善方能降低人民對恐怖份子的依附,遏制恐怖主義的發展,但這談何容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