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中國:辛亥革命百年慶典的實質意義(圖)

明年將迎來辛亥革命100週年,武漢作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地,目前正投資200多億元人民幣籌備相關慶典。

2010年中國「兩會」期間,有媒體報導,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長阮成發3月7日表示,明年就將迎來辛亥革命100週年,武漢作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地,目前正投資200多億元人民幣籌備相關慶典。

消息傳出,很多網友發表意見,其中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有的人覺得辛亥革命必須紀念,花點錢應該;而有的人認為200億辦一個慶典過於奢侈浪費,這筆錢可以建造很多經濟適用房,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居者有其屋」。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這100年來中國和世界歷經了無數的風雲變幻和歷史變遷。就辛亥革命本身而言,它推翻了滿清的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3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中華民國即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的三民主義思想在中華大地上得以確立和貫徹。儘管在革命成功後國家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和缺陷,並未達到理論上的目標;但它的勝利為中國打開了通向民主共和的大門,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的一頁。

很多人不禁要問:這麼有意義的百年慶典多投入一點難道不值得嗎?筆者認為,無論中國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必要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因為它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斥資200億元搞慶典,未免有些奢侈。

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最主要的不在於慶典的隆重程度和規模的大小,而在於辛亥革命的精神是否能夠被後人所牢記。隨著197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民眾從「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中漸漸甦醒,很多風俗習慣和文化都逐漸回歸傳統,這也是近年來的一個大趨勢。

由官方和民間團體舉辦的各式各樣的紀念和祭祀活動像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祭拜黃帝、炎帝和孔子等活動。地方政府大多是把這樣的大型活動搞成當地旅遊的象徵性標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多地吸引遊客的注意,從而促進當地旅遊和經濟的發展。背後的經濟利益遠大於紀念活動本身,宣傳當地旅遊地標的作用遠大於紀念活動應向後人傳達的精神和文化內涵,所以其中很多的活動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吸引來的主要是遊客,而且他們大多也不瞭解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內涵。

很多都是走馬觀花,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來參與其中。這就偏離了紀念活動的初衷和目的,也是一種時代的悲哀。流於形式,缺乏內涵已成為此類活動的「雞肋」。

回顧歷史,紀念先人是中國人的傳統。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能提醒人們不要再犯前人犯過的錯誤,「以史為鑒」更是當代中華兒女的座右銘。明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我們以何種形式,花多少錢來紀念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讓辛亥革命的思想和精神繼續在現在傳揚下去,為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尋找解決之道,借鑒前人的智慧來解決後人的問題,這才是紀念活動所應達到的最終目的和實質意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