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嬸婆的「山中茶水天上來」
劉興欽現身說法2

為了說明以道德作為創作原則,劉興欽分享了一個大嬸婆的故事。

大嬸婆是以劉興欽的母親為原型所刻劃出來的角色,也可以說大嬸婆就是劉興欽的母親。那種鄉下人土裡土氣,但卻十分質樸、誠實、善良的可愛個性,難怪大家都愛看;而阿三哥其實就是劉興欽自己的化身,也是又土又可愛,單純又認真。

劉興欽指著家中角落的雕像──大嬸婆懷著感恩的心盛著由半空中倒下的茶水,介紹此雕像的名稱叫做「山中茶水天上來」。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在新竹縣大山背有個叫茶亭崎的地方,由於大山背是個進深山必經之地,來往路人都會在此休息。又因這裡的山路陡峭,過路的人又通常都是耗體力的勞動者,不知名的善心人士體諒這些苦力人士,都會擺著由番石榴葉子泡的茶,供給勞苦大眾休息恢復體力。大嬸婆也常路過此,也是石榴茶的受益者。

常喝善心人士奉的茶,大嬸婆心懷感謝,也想奉獻自己微薄之力。有一天,她端起熱騰騰的茶,用力吹氣使其冷卻,沒想到石榴茶經過吹氣口感更好,更能達到恢復體力的作用。大嬸婆發現這秘訣後很高興!也開始到別處奉茶給路人。但因自己不會寫字,無法寫下告示告知過往旅人吹氣後的石榴茶更好喝,於是她想到了一個妙計:在茶中放乾淨的谷糠,谷糠會漂浮在茶上,人們啜飲時得把谷糠吹開,就起到吹茶的作用。

日復一日,大嬸婆每天一早就拿著茶到路邊。有一天,她生了一場病,奉茶中斷了幾天。後來病好後,她又拿著茶回到平日奉茶地,沒想到已經有茶水擺在那兒了。她覺得很好奇,除了她之外還有誰在奉茶呢?於是第二天早點到那,發現茶水已經擺好了。阿嬸婆不服氣,第三天天還沒亮就趕去查看,沒想到茶還是早已準備好了!

這時,她明白了,跪了下來……「這茶水是上天給的」,鼓勵她的善心。從此以後,大嬸婆就到別處去賣仙草。

劉興欽把這故事告訴弟子雕塑家王淇郎。王淇郎據此就捏出了此「山中茶水天上來」的雕像作品。

不奉茶的大嬸婆後來到了一個叫大石坪的地方擺起仙草攤,供過路的農夫、礦工飲用。由於他們很少帶錢在身上,大嬸婆就把竹筒放在一旁,讓飲用仙草的人投錢,有時竹筒空空的、有時有些錢。但不管如何,鄉下人單純,不會欠錢,今天沒給錢改天一定補上,大嬸婆也不在意。

一天,山上的煤礦發生礦災,一位重傷的工人被抬經大石坪,大聲喊停,告訴周圍的親屬,他一年來路過仙草攤飲用的情況,尚有多少錢還沒付。

幾十年後,一位自稱是歸國華僑的年輕人來到大山背,拿著一包錢要找大嬸婆,但大嬸婆已經去世了。原來,那位死去的礦工就是他的父親,那筆錢就是為了償還他父親飲用大嬸婆仙草的費用。

大嬸婆的親戚們已不在大山背了,這位青年好不容易找到大嬸婆的一位遠親,沒留下姓名就離去了。這位親戚一時也找不到大嬸婆的兒子,也就是劉興欽,手頭又急需用錢,於是就先暫時挪用了這筆款項。有一天聽到劉興欽從美國回來,於是就把錢原數歸還給他。劉興欽就用這筆錢在社區內設立了良心攤,仿效母親大嬸婆的仙草攤,販賣自己種的菜,並把賺來的錢捐給社區,設立社區的愛心基金。

這就是目前劉興欽在許多社區推行的「大嬸婆愛心攤」的由來。攤位旁寫著:「這裡沒有監視器,只有上帝的望遠鏡。」想購買東西,自行投錢就好。結果發現,錢筒裡的錢一點都不少!劉興欽很安慰:「無形中改善了社會風氣,這是多麼美妙的事呀!」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本文留言

作者文☉鄭少凡、岳翔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