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加拿大:孩子的音樂人生

萬維網友冰雨分享:孩子的音樂人生

兒子六歲的時候進了加拿大的公立學校,小男孩還沒懂事,對學習的事不是太上心。加上剛剛從歐洲抵加,一句英文都不會講,第一學期的Report Card拿回來沒有成績,是NR(No Evaluation Recorded)。半年以後開始說英語,也有了學習成績,不過都是4分居多。那時我們還住在渥太華,成績單跟其他地方的好像都不太一樣,1分是Excellent,2分是Very Good,3分是Meets Expectations,4分是Needs Improvement。再後來隨著英文的長進,成績單也越來越好看,1分和2分慢慢爬滿了格子,消滅了4分,3分總會有兩個,分別是音樂和體育。回家來說:「媽咪,我唱歌很爛。」

為了讓他的音樂課成績好看一些,我們就提議讓他學鋼琴,可是這傢伙很堅決地說了「不學。」問他為什麼不學,他說:「就是不想學。」「那你的音樂課3分怎麼辦呢?」「I don’t care。」

八歲的時候,有天自己回家來說:「媽咪,我想學吉他。」我問他為什麼要學吉他,他說想成為邁克爾*傑克遜那樣的人,有一支搖滾樂隊,站在舞臺中央,讓所有人跟著旋律一起跳舞,那才算酷。

他爸爸趕緊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去替他買了一把古典吉他,替他在「Music Centre of Canada」 報名找了吉他老師,每週送他去上一次課,每次課30分鐘,收費29加元。差不多是一分鐘一加元,一年要燒掉1500加元。

剛開始的時候練琴也不是太用功,每次去見老師,評價都很一般般。聽到老師送別的孩子從教室裡出來,對別人家爸媽誇孩子說,「是個天才,您家孩子彈得太好了。」心裏真不是滋味兒,就會想,這小子大概不是學音樂的那塊料吧。怎麼還沒有調調出來。天天要提醒他,該練琴了,哪天哪天要去見老師了。有一次還威脅說,「是不是不要學了,1500是很多錢。」他爸爸倒是很有耐心,不管兒子彈成什麼樣子,反正他自己沒有說不學,那就每週往音樂學校送。

漸漸的,他身邊愛音樂的朋友多起來,有彈鋼琴的,打架子鼓的,彈電吉他的,愛唱歌的,還有家裡是開樂器行的,還有一位朋友的哥哥是經常在電視上露面的歌手,小男孩學習很爛,在學校裡上IPP(The student is on a modified program),可是彈得一手好吉他,也有一副好嗓子。這些朋友聚在一起真的組成了一支流行樂隊。

十三四歲開始在中學裡出了名,不是因為學習好,而是因為彈得一手好吉他。學校的期末匯演和派對,還有新年聖誕的教堂活動,都會邀請他們去參加。到這個時候,練琴已經不要人督促,而是每天有時間就去彈一會兒琴,古典吉他和電吉他都玩得很棒。IPOD裡存了幾百首歌,沒事的時候就在聽。有時候也會從音響裡放出來給我們聽,考考我們是哪個樂隊的曲子。

他們的小樂隊每週有一次固定排練,我們只負責接送就是。同學的父親將他們的演出拍成了錄像掛在每個人的Facebook上,引來了一群粉絲。他們那幾個朋友站在舞台上時,看上去真是帥呆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十五歲就收穫初戀,小仙女一樣的女朋友,英法混血,也是被電吉他招來的。現在每當有人問老公,男孩子應該練什麼樂器。老公就會說,練吉他,又帥又酷,還能幫著找女朋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