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歲女童急需世界上最稀少血型"孟買血"

前日,廣州血液檢測中心發現一例世界上最稀少的血型———「孟買血」。據介紹,這是廣東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第二例,首例發現在2001年。不幸的是,本例血型主人是一個年僅19個月大的女童。因患肝母細胞瘤需做切除手術,目前急需「孟買血」備血,亟待相同血型者施以援手。

「孟買血」廣東僅發現兩例

血型為「孟買血」的女童小珈,生於2008年8月,廣州人。今年1月,奶奶在給小珈按摩時,發現她的肚子有隆起肉塊。到廣州市兒童醫院檢查發現,小珈肝臟上長了「拳頭大」的肝母細胞瘤,並於1月下旬做了首次介入手術。

「第一次介入手術還沒發現什麼,可到第二次介入手術才發現她的血不是普通的O型血」,小珈的媽媽黃小姐說。前日,廣州血液中心證實,小珈的血型為「孟買血」。

網路上,眾網友將「孟買血」定為「世界上最稀少的血型」。「這種血型很純粹,比 ‘類孟買血’更罕見,全國目前大約也就五六例。」廣州血液中心臨床輸血研究所副所長羅廣平證實,目前廣東已發現較多例「類孟買血」,但「孟買血」屬第二 例。首例發現在2001年,主人是來自新興縣的一青年男子。

孩子經兩次手術不會走路了

做完兩次介入手術後,小珈體內的瘤已變小。不過,因屬惡性瘤,需及時做切除手術。小珈的媽媽黃小姐說,手術初步定在今年4月或5月。

「怎麼辦呢?手術需要備血,但她的血型實在太罕見了」。小珈的親屬中,「凡屬O型血的親朋,上至60多歲下至十多歲的都驗過血,但都不是她的類型!」黃小姐為B型血,丈夫為O型血。她怎麼也想不明白,女兒的血型怎麼是「外星人的」。

昨日中午,記者在兒童醫院見到漂亮的小珈,她臉色蒼白。住院20多天後,她已沒有以前開朗活潑,一直躺在奶奶懷裡睡覺。黃小姐說,經過兩次手術,小珈的身體已經變得很虛弱,「原來已經會自己走路了,現在要牽著才能走」,小珈已嚴重貧血。

熱心人欲獻O型血但非「孟買血」

昨日,已有幾位屬O型血的熱心人士欲獻血給小珈,但經檢測均非「孟買血」。「這種血是可遇不可求的,有意識去找也是大海撈針。」羅所長說,小珈之所以為「孟買血」,有兩個可能:一是同時遺傳了父母的隱性基因,二是基因突變。

「現在國內學術網上,‘類孟買’血型國內外有三四十例,但‘孟買血’,我們昨天才開始去註冊。」羅所長說,2001年在新興一男子身上發現首例「孟買血」,「當時考慮只做試劑,並不能用到小珈身上」。目前,血液中心已聯繫新興縣,嘗試尋找當年的那名男子。

「像她這種病人,要解決輸血問題,本可以自身輸血,可她年齡太小了,自身輸血並 不適合」。自身輸血否決後,羅所長提到了另三個備血解決方案:一、輸同類型的血。因做切除手術需用到600毫升血,而每人每次只能獻400毫升血,小珈起 碼需要兩位「孟買血」血型的人一起獻血;此外,輸入H抗原弱的血液;再次,考慮用「類孟買血」。不過,羅所長表示擔心,「她的血液裡有抗A抗B,可能有一 定風險……」

羅所長介紹,「孟買血」在常規的血型檢測中表面顯現為「O型血」,「這種血型的發現,往往都是要輸血了,要配血時才發現異常。」他說,目前已約了一「類孟買血」的女子,打算下週一做試驗,「為了救小珈,我們也只能盡力而為了」。

孟買血屬人類罕見血型,因1952年在印度孟買市首次發現而得名。「孟買血」在 常規的血型檢測中表面顯現為「O型血」,該血型的紅細胞上無A、B、H抗原,唾液中缺乏A、B和H血型物質,血清中除有抗A和抗B抗體外,尚有抗H抗體。 由於孟買型血清中存有抗H抗體,因而給該血型患者臨床輸血帶來很大的困難,如需輸血,多主張同型輸血或自身輸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