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加強保護「海上大貓熊」中華白海豚

連接大陸港澳的港珠澳大橋將跨越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聚集水域,廣東省環保部門今天宣布,本月已開始監測中華白海豚種群,加強保護這種有「海上大貓熊」稱謂的珍稀動物。

中華白海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臺灣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牠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媽祖魚」,屬於鯨目海豚科,身長1至3公尺,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在中國河海交會及沼澤處,例如長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口、漢江和珠江一帶,也可見到中華白海豚蹤跡。

根據文獻記載,遠在唐朝時期,中國就有發現中華白海豚的歷史記錄。不過,動物保育人士擔心,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將嚴重破壞中華白海豚日漸縮減的生存區域,甚至最終導致滅亡。

中華白海豚每3年才生1胎,繁殖率及生存率都低,因此被稱作「海上大貓熊」,目前珠江口伶仃洋一帶僅有中華白海豚約1200尾。

報導引述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陳家林說,為了掌握第一手數據,專門針對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海上監測工作已從今年3月起正式展開,一直到2016年港珠澳大橋竣工為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