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做一瓶可樂要處理3個氣候議題

臺灣甲仙百年強震連美國企業界也緊張,可口可樂公司亞特蘭大總部當天第一時間即熱線聯繫中國、臺灣可口可樂分公司、裝瓶廠的高層,所幸臺灣未傳出重大災情,否則這家全球最大飲料廠馬上會啟動『企業持續營運計畫』,進行危機總動員。 在臺灣居住超過20年的太古可口可樂公司總經理柯萊恩,面對此地常遭逢颱風、地震、豪雨侵襲,比其它地區的總經理有更多處理氣候變遷議題的經驗。他指出,地震可能引起斷水斷電,或颱風豪雨造成水污染,都會使得飲料生產線中斷,所以可口可樂生產工廠從最早的桃園廠,後來增加高雄廠,並在臺南有協力廠,以便分散風險。 從2004年便將水議題納入營運策略系統的可口可樂公司,已在2006年要求全球800家工廠在2015年達到減量20%目標,如今臺灣所有廠區用水100%可回收再利用,甚至能將部分回收水賣給附近染整廠。 但人算常常不如天算,可口可樂公司在高雄、臺南的生產線仍碰過缺水危機,有次為了讓美粒果果汁不斷貨,只好掏錢買水投入生產線;又如聽聞颱風預報,可口可樂公司都會提早3、4天提高產能應變。 柯萊恩透露,這些因應氣候變遷額外付出的成本,都是為了一件事:永續經營,對可口可樂來說,氣候變遷帶來的議題主要有水、原物料以及包裝,在所謂『企業持續營運計畫』裡建立有備援計畫及支持網路。例如,臺灣可口可樂公司曾因供貨商無法提供製造可口可樂的CO2,很快啟動供應鏈網路,緊急從泰國進口。(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邱莉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