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委員「嘴下留情」背後的權力自私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兩會去了,(政府官員)就囑咐,你們要考慮參加兩會時說話嘴下留情,什麼都需要錢,地方財政靠什麼,就靠賣地、建房這點兒東西,囑 咐了又囑咐,你們要考慮切實利益」,全國政協委員、瀋陽市政府參事馮世良說,有的政府官員還表示,「你怎麼想就怎麼說,但起碼你得對我們負責任。」(3月 5日《新京報》)

不知道代表委員赴京開會前被囑咐,是例行公事的明規則還是打招呼式的潛規則,但不管哪種情況,這種囑咐都極具特色,耐人尋味,馮世良委員所揭曝的「嘴下留情」「要考慮切實利益」的囑咐更是如此。

對這種囑咐應該多方位審視。首先,囑咐代表委員嘴下留情,說明瞭一些政府官員對代表委員尚存敬畏之心,這一方面可能是出於對權力的敬 畏,另一方面可能是擔心代表委員在全國兩會上不留情面的發言,會影響自己的政績。正如建言審查拆遷條例的北大5學者之一、北京大學學者王錫鋅表示:有的地 方還是有所謂的「父母官」意識,「父母官」意識就是「家長」意識,他所關心的可能未必是房子舊了、危了對住戶會有什麼不方便,他關心的是城市的形象,當 然,這背後有利益。

其次,這說明瞭《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草案的背後,湧動著複雜而巨大的利益博弈。此前,聯合其他四位學者上書國務院要求 修改舊拆遷條例的北大法學院副院長瀋巋披露,他收到一封地方拆遷辦主任的信件,該主任在來信中說:「總的感覺是國務院法制辦的草案太草率,法學家的意見不 靠譜,」並表示,沒有拆遷,就沒有中國近十年快速的城鎮化。應該說,這種論斷才是不靠譜,是屁股決定腦袋、立場決定思維的產物,但該拆遷辦主任如此不憚於 表達和叫板,也足以說明其背後的實力之大。

王錫鋅稱,在拆遷條例修改討論過程中他曾接到一些地方政府市長、管理者打來的電話。這些人擔心方案出臺後城市怎麼發展、經濟怎麼發 展,甚至有市長直言,如果新條例出臺,市長這個職位就沒法做了。不管市長沒法做是否誇大其詞,但僅憑市長赤膊上陣反對拆遷新條例就足以看出博弈之激烈,反 對聲之高。

最後,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一些代表委員被權力干擾、不能自主的現狀。臨行前,已經放出話了,表面看,這種囑咐姿態很低,有期待代表 委員嘴下留情、高抬貴手的謙抑,但實際上更像是脅迫與警告,比如,「起碼你得對我們負責任」。如果代表委員不聽政府官員的「警告」,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一旦開會後回到當地,也許會被穿小鞋。

如此種種,不免令人擔憂,它讓我們看到了權力任性和權力自私。如果政府官員對新拆遷條例過於排斥和抵制,新拆遷條例還會順利出臺 嗎?如果政府官員對代表委員「威逼利誘」,硬中帶軟、軟中帶硬,代表委員還怎能獨立履職?推而廣之,如果一系列關乎公共利益的決策都被一些權力干擾、阻 撓,那麼,如何捍衛公共利益?也許一些有益的改革無法推行,或者在推行中被異化,比如公車改革,實行貨幣化管理本來是個好東西,但一些官員拿到手的錢比原 來配備公車時還多。

令人欣慰的是,被打了招呼的馮世良委員並沒有嘴下留情,而是勇敢揭曝出來,可謂嘴下不留情。問題是,不知道有多少代表委員能夠像馮世良一樣敢於直言。筆者期待,那些同樣被打了招呼、要求嘴下留情的代表委員,不妨向馮世良委員學一學,這樣才不辜負民眾的信任和重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