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病:送孩子出國需慎重
最近,南京一企業老闆帶著19歲的兒子小強四處尋求心理醫生。前年,還在讀高三的小強因不能適應日益逼近的高考壓力,向父母提出了想出國留學的願望。愛子心切的父母把小強送到了美國加州的一所私立學院。母親陪同前往。
出國後,母親為了鍛練小強的生存和適應能力,不斷要求他參加各類活動。短時間內,小強的表現的確令人滿意。但兩個月後,就在母親放心地回國後不久,小強的性情就發生了變化。在目睹了一起槍擊事件後,小強變得常常自言自語、煩躁不安,而且害怕出門,總感覺有人在監視他……
無奈之下,父母只好把他接回國內,四處尋求心理治療。經心理醫生診斷,小強患了「被害妄想症」,為避免再受刺激加重病情,醫生認為他已不再適合出國學習,否則會造成心理崩潰和精神分裂。
形形色色「留學病」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據悉,我國每年出國留學的中小學生已達2.5萬人之多。心理專家指出,像小強這類情況並非個別,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學生心理不成熟所致。通過大量的調查,我們發現,留學生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留學經濟嗜貪症
症狀:17歲的林曉軍在紐約一家高等中學留學,成績不俗。可是,與他合住的同學發現,一向「心比天高」的他,近來常常長時間地呆在房間裡,一遍又一遍地數著他那幾張銀行存單或美元,臉上還掛著某種怪誕的笑容。他還在宿舍的床頭掛起了「學年消費總數調控圖」、「個人收入規劃」之類莫名其妙的圖表。有時甚至還又哭又笑。
診斷:林曉軍是典型的「留學經濟嗜貪症」。從心理醫學上說,這是強迫症的一種,屬於與社會因素相關的精神障礙。
2、留學節奏綜合症
症狀:16歲的朱毅是北京一位高幹的兒子,因此他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認為自己應該進入劍橋大學,過上不同尋常的學子生活。因此到英國留學後,就習慣性地強迫自己長期處於「快節奏」環境裡,整天忙於學習,即使節假日與同學逛街或郊遊, 也不時地看手錶,催促別人。時間長了,他還時常出現頭痛、嘔吐與夢遊等症狀。
診斷:朱毅將自己長期處於「快節奏」環境裡,容易造成精神壓力過大、心理緊張,從而引發心理憂鬱和心理障礙等問題。「快節奏綜合症」的人閑不下來,擔心一旦閑下來就會精神崩潰。據心理專家分析,「快節奏綜合症」使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從而引起類似「神經症」類的症狀,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或其它生理上的失調現象等。
3、留學成就抑鬱症
症狀:從北京到紐約就讀高中的陳盧好,只有14歲。留美兩年裡,連續獲得了全美高中生化學比賽特等獎、國際數學競賽一等獎等榮譽。這本來是令人羨慕的好事,但對這個身在異國他鄉的小留學生來說,卻成了壓力。他每天最擔心的就是學業完成得不夠出色,怕老師和家長不滿意,怕同學嘲笑。久而久之,他的學習效率急劇下降,睡眠質量日益變差,注意力也無法集中,整天感到頭暈、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藥物也無法減輕痛苦。
診斷:這就是典型的「留學成就抑鬱症」,是目前留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疾病。留學生由於升學壓力過大,對自己信心不足,加上競爭加劇,節奏加快, 以致整天象機器人那樣拚命,如果心理素質較差或不善於自我疏解,則很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心理問題導致情緒低落,留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安排得充實一些,避免過多的胡思亂想而產生失落感。
4、留學考試焦慮症
症狀:「我現在一摸到試卷,腦子裡就一片空白。」從廣州到澳大利亞留學的小莉,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優異,可到悉尼後,成績卻一降再降,由於一心想考澳大利亞的重點大學,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壓的情緒下緊張學習。然而,越是努力,越是學不好,到了最後,竟然拿起試卷就腦子一片空白,數理化公式忘得精光,她說:「我覺得自己無顏面對遠在祖國的父母,還不如死了算了。」
診斷:每個學生都會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因人而異。小莉的情況是典型的。這時,父母和身邊人應該耐心鼓勵她,聽她說出她的擔心與不安,讓她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進而改善考試焦慮的情形。
5、留學情緒強迫症
症狀:自從江蘇淮安市初中畢業赴馬來西亞進入大馬士革一所高中後,林琳覺得學習比以前更緊張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卻是要將家裡所有的東西進行整理、歸類,做完了這些事後,才能集中精神做作業,有時放好的東西又會再拿出來重新放,這樣的事總要重複幾次,最終必須做到全部讓自己認可,才終止這一行為,這花費了林琳許多寶貴的時間,為此她感到很煩惱。專程來陪女兒就讀的母親對此心急得束手無策,後經醫生診斷,林琳患了「留學情緒強迫症」。但林琳說:「我怎麼會有病呢?就是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診斷:一般來說,「留學情緒強迫症」的背後都有一個潛在的原因,比如自己有過強的願望與目標,父母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過高等。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發呆,做功課特別慢、咬指甲、聳肩膀等,就得注意了,這很有可能是一種強迫性的行為,這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瞭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的原因, 並及早帶孩子去看醫生。
6、留學交際恐怖症
症狀:「要我上臺發言,還不如把我殺了。」來自中國杭州的小張,是東京一所高等中學的留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剛來東京上高一時,由於愛斜著眼看同排的一位日本女生,引起了對方的反感,調換座位後,仍無法改變這種行為,後來連男生也不願意坐在他旁邊了,從此他便認為世上最難打交道的是日本人,甚至認為他們都是「日本鬼子」的後代,十分害怕與他們交往。老師說,每次遇到同學必須輪流上臺發言時,他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面對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說話。由此看來,小張顯然是得了留學交際恐怖症。
診斷:內向的中小學生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調整心理狀態,就會懼怕與人交往;特別是留學中的中小學生,更容易引發社交恐懼。因此,作為父母應及時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並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對孩子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使孩子能大膽而自信地與人交往,培養自信。
7、留學能力障礙症
症狀:從上海到德國柏林留學的15歲小娜,去年剛剛進入柏林一所中學,可是陪讀的母親卻發現:小娜做作業時越來越粗心,經常連答案都抄錯了。一次試捲髮下來後,母親發現中間竟然漏做了很多題,而小娜卻說自己根本沒發現。整整一個學期,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診斷:小娜其實是有書寫障礙,一般這類患者的眼睛似乎與別人的不一樣,會漏掉許多明顯的信息,表現在學習時視而不見。其實,這是一種特殊的留學能力障礙,只有進行有關的視覺訓練才能見效。因此,遇到孩子留學時學習表現不佳,家長和教師應當首先瞭解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 從而為孩子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針對特殊的學習能力不足進行培訓。
專家意見--
望子成龍要反思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 但需要反思的是時機是否成熟。
心理專家認為:人的心理年齡和身體年齡是協調同步發展的。十幾歲的孩子,在生理沒有發育成熟的同時,其心理承受力、閱歷、思維方式、心智等也不成熟,因而對於環境的遷移就有可能存在不適應,特別是在相對於國內環境、文化、歷史、風俗等都存在很大差異的國外,小孩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接受更強的考驗。很多中學生因為無法面臨升學壓力而選擇出國留學,這本身就是一種逃避壓力和挑戰的心理行為,如果到了文化環境都不熟悉的國外,就會出現更多的不適應。
近年「出國風潮」越刮越猛,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估計過高,而對自己的財力卻估量不足。在花費了大量資金卻沒有如期培養出一位「國際型人才」時,很多家長表現出失望和心痛。
送子留洋需慎重
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心理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在送子留洋之前,需慎重考慮幾個方面問題--
認真考察孩子是否具備留洋的心理條件。獨自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孩子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質,能勇於挑戰,善於自理。一般來說,最佳的「文化遷徙」時間為18歲以後,所以出國留洋最好能在孩子心智成熟後實施。
此外,孩子在出國前,最好先熟悉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只有在熟悉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後,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才能體會出文化差異,從而有所納和有所拒。
家長們還要認真估量自己的經濟實力。一般來說,合理的投資應該是支出收入與積蓄的1/3,留下2/3作應急之用。一個家庭若是為了孩子出國而傾盡全家的積蓄,是十分不可取的。
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今天,大部分的父母都能夠保證孩子的物質需要,卻疏於對孩子心理的關注與引導。留學孩子相比普通孩子,更需要溝通與引導,所以建議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及時溝通,避免出現問題。如果真的出現了問題,應及時帶孩子醫治,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期而致使病情加重。
- 關鍵字搜索:
-
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