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代表:戶籍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加速促使現行戶籍制度遭到眾多質疑,多名全國人大代表認為,戶籍改革勢在必行,關鍵在背後利益機制的調整。

大陸13家媒體日前發表促請戶籍制度改革的「共同社論」後,戶籍改革問題再度浮上枱面。

新華社報導,中國全國人大代表、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指出,中國戶籍制度是1950年代根據當時生產力發展水準而制定。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帶有計畫經濟特色的戶籍制度到了應該調整的時候。

中國1958年頒布第一部戶籍制度「戶口登記條例」,確立一套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中國按照戶口身份執行科教、衛生、醫療、就業等一系列政策。

戴仲川說,當時社會資源供給不足,頒布這個條例有利於穩定整個社會。但隨著大陸城鎮化發展,戶籍制度已成為農民融入城市障礙,不符合現代化發展要求。

戴仲川直言,農民工在為城市建設作貢獻,應該得到與市民同等的待遇。

中國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西安村黨支部書記章聯生認為,戶籍制度一定要打破,促進人口自由遷移,但改革要一步步來,要細化完善相關法律。

戴仲川分析,戶籍制度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戶口,而是涉及基礎教育、住房、公共設施擴容等方面問題,改革的實質是調整戶籍制度背後的利益機制,比如財政體制。

戴仲川說,戶籍改革穩妥推進,要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