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趣聞:唐太宗一子定乾坤

一子解雙征

初唐,一派盛世景觀,博文藝於四海,達國威於八邦。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圍棋也步上了一個中外交流的良好平臺。唐宣宗年間,到訪的日本國王子與當時的棋待詔顧師言就有過一次著名的中日圍棋交流事件——「一子解雙征」。

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唐宣宗設宴款待。宴中,王子提出要與中國高手切磋棋藝,起初皇帝並沒有太在意,只找來幾個一般的棋手與之對弈。結果王子連番皆勝,弄得唐宣宗有點失面子,這才把當時的棋待詔顧師言召了來。

王子見高手出場,馬上著人拿出日本帶來的特製楸木棋具和「冷暖玉棋子」。楸木棋具是當時最高級的木製棋盤的一種,表面看似沒有多少加工,實則光亮如鏡,連人的影子也隱約可見。再說那棋子,天然成色,冬暖夏涼,也是佳物。

一番寒暄後,顧師言猜中執白先行。王子因已先勝幾盤,下得頗為凶狠,對顧師言的小飛掛角以飛鎮應對,當顧師言外靠時,又採取強硬的頂斷。當王子行至第42手時,顧師言已知是雙征,自己的兩塊棋必丟其一。再看日本王子得意的表情,儼然已是取勝的樣子。關鍵時刻,顧師言突然想起前代棋待詔王積薪曾經下過一子解雙征之局,再看眼前棋盤,不禁大喜過望,「啪」地落下第43手——一子解雙征。結果,王子只得推盤認輸。

王子輸棋,詢問顧師言是幾品棋士,唐官回說「第三品」。王子想向一品棋手請教,唐官回說「只有勝了三品才能與二品下。」於是,這位起先還頗為得意的王子不禁感嘆起國之差異。

有關這一段的記載雖說主要出自唐代蘇鶚的筆記小說集《杜陽雜編》,但在史實可靠的著作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和北宋王欽若等編寫的《冊府元龜》上均有近似的記載,所以還是較為可信的。

名詞解釋

棋品:東晉時期出現了劃分棋手水平的等級標準——棋品。它是我國最早的圍棋段位,形式與今天的段位分級相似,也劃分為九級,但次序相反,以第一品為上。

圍棋州邑:南朝宋明帝設立「圍棋州邑」,專事圍棋的研究和收集、整理等工作。由皇家親自開設的圍棋機構,既為棋人提供了專門的工作部門,也聚集了當時的棋壇高手。圍棋州邑存在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專業人員的合力研究無疑使得當時棋藝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唐太宗 天元一子定乾坤

在中國歷朝歷代的帝王中,有人棋藝精湛,也有人只是小有興致,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卻稱得上是個特例。與南朝皇帝對於圍棋的一力推崇不同,隋文帝認為它的繁盛是亡國的徵兆,所以很是反對。當時的他肯定不會料想到,後來隋朝的覆滅居然還真和那小小棋盤扯上了點關係。

李淵建唐代隋可謂破釜沉舟,而他正是在對弈時下定決心的。據《舊唐書·裴寂傳》記載,李淵留守太原時,每有設宴必會邀裴寂對弈。相傳後來李世民欲勸其父起兵,正是請裴寂做了說客,在對弈時曉之以天下大勢,說動李淵下定反隋的決心。

其實,李世民在棋盤上的「政績」還不止於此,「一子定乾坤」的唐代傳奇可謂愈發精彩。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當時有一個虯髯客張三,為人豪爽仗義,心有大志,也想伺機起兵。他從朋友李靖處聽聞了李世民之才,希望能與其先見上一面再謀後計。後來在李靖莫逆之交劉文靜的府上,這一次頗具意義的會面終於達成了。

李世民應邀而至,虯髯客張三見其神采奕奕,氣度不凡,心裏爭霸中原之念已經消減了不少,但終究他還是如提議般地邀李世民在棋盤上切磋一番。張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的星位上,嘴裡還高呼一聲「老虯四子佔四方」。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心知肚明對方的來意,他不慌不忙地執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乾坤」。

李世民棋藝遠勝張三,雖然自動讓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謂始終掌握主動。中盤過後,張三所佔的四個角已被吃掉其三。當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最後一角發起進攻時,張三托住了前者的手,嘴中道「中原大地已歸公子所有,東南一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託於我」。後來,李世民開創大唐盛世,張三自領十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扶余國的新王。

宋太宗 「常勝將軍」不願當

照理說,陪人下棋算不上苦差事,但在「伴君如伴虎」的大旗下,這裡頭的滋味可有些變調了。

宋太宗趙光義愛好圍棋,技痒時自然得尋個對手。當時,在皇宮裡頭有個專職叫「棋待詔」,日常工作就是與皇帝對弈。其時的棋待詔叫賈玄,他每次和宋太宗對局總是不多不少僅輸一子,那時叫「一路」,為的就是不讓天子掃興。賈玄的棋藝高出皇帝不止一籌,而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相讓了,起先他對此也挺滿意,並沒有點破。但是日子久了,宋太宗對這種「常勝」漸漸失了興致,外加還總是贏得不明不白,他這心裏頭就更加不舒坦了。

一日,他下定決心,執意要讓賈玄拿出真本事來與自己大戰一盤。聽聞聖意後,小小棋待詔自是連連推辭,但宋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讓賈玄三子。不過即便如此折騰,賈玄還是以精準的一路之差輸棋。宋太宗失望之餘馬上要求再下一盤,並警告賈玄,若是再輸可就要革去官職了。

第二盤棋開始,下到中盤時出現了一個「三劫循環」,雙方都不能退讓,按規矩應判為和棋。面對這一結果,宋太宗要求再來第三盤,而且還加重了警告力度——賈玄若勝,能獲賜徘衣(獲賜徘衣在宋代是極大的榮耀),倘不敵,便會被拋進污泥濁水中。

結果第三盤依舊和棋,因為賈玄被皇帝強迫性地讓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輸了。不過待他被侍衛扔進荷花池後,突然又高呼了起來。原來,賈玄的手裡頭還握著一枚子沒算呢!見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來,而後又賜予徘衣。

在宋太宗的榜樣作用下,圍棋在這一時期有了比較大的發展,還留下了幾本名著,比如《棋經十三篇》、《忘憂清樂集》等都是那個朝代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

明太祖 模仿高手遭「陷阱」

明太祖朱元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從乞丐、和尚再到皇帝的經歷。不過,既然今天的主題是帝王圍棋,那接下來的故事自是脫不了棋盤了。

皇帝愛好圍棋,原本這並不稀罕,但草莽出身的朱元璋多少有點特別,因為他的擅長居然是「模仿棋」,只要能佔得天元,那後頭就是「照葫蘆畫瓢」,總能贏對手一子。據說如此一來,他的勝率還相當高(當然了,他在這裡頭肯定是沾了不少天子身份的光)。

一日,朱元璋棋興大發,拉上徐達來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邊,設了棋盤便要對局。話說這徐達自幼與朱元璋結拜兄弟,後起兵反元,乃明朝的開國大將。只是自朱元璋登基後,兄弟之間多了君臣之禮,每逢對弈之時,徐達總會相讓三分,並不刻意求變,於是皇帝就總能贏上一子。那日朱元璋興致大好,戲言要與徐達賭棋,若是後者贏了自己,便把莫愁湖賞賜於他。贏也不是,輸也不是,就這麼著,徐達接了個「燙手山芋」。

其實,徐達的棋藝原本就高,加之又經常陪皇帝下模仿棋,所以這裡頭的破解之法他早已悟出,於是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徐達落子,朱元璋緊跟模仿,可等到一盤棋快下滿時,朱元璋卻徹底迷糊了。無論是自己的棋還是徐達的棋,好像全都不活,那這麼擺弄了半天又算是個什麼事呢?正在皇帝納悶之際,徐達起身跪到地上,請朱元璋細看棋盤。經過這一提醒,真相終於是大白了,原來棋盤上黑白之間乃是「萬歲」二字。朱元璋大喜,改賜徐達湖邊小樓一座,名曰「勝棋樓」。

關於朱元璋與圍棋的記載,野史中還有一副著名的對聯。一次他與劉伯溫對弈時,雅興所致,自出一聯「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伯溫對曰「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當然,野史所書,不必盡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