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圖)(二)

 2010-02-27 23:4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層岩疊壑圖》清 髡殘 紙本設色 縱169.2厘米 橫4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1612—約1692),俗姓劉,字石,一字介丘,號白禿、石道人、殘道者等,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久居南京牛首山幽樓寺為僧。擅畫山水,喜作渴筆或禿筆秋景山水,皴擦層次豐富渾厚,筆墨荒率蒼雄,「粗頭亂服」,自成一格,與石濤等人稱「清初四畫僧」。此畫寫秋天江山景色,山岩幽深,雲壑危聳,江水橫波,引人遐思。畫法蒼辣,得黃子久(公望)傳統而不為成法所囿,氣勢恢宏雄奇。


《雨洗山根圖》清 髡殘 紙本墨筆 縱103厘米 橫59.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近畫岩崖古木,虯松閣榭等,淡水一泓,高士獨釣舟首。中景白雲繚繞,峰巒疊翠曲逕間有石級可緣攀而上。遠景幽岫逶迤,整個畫面表現了雨後山川的潔淨與幽寂。此圖筆墨蒼潤,結構繁簡得宜,本幅左上行書自題五言詩云:「雨洗山根白,淨如寒夜川。納納清霧中,群峰立我前。石撐青翠色,高處侵扉煙。獨有清溪外,漁人得已先。翳翳幽禽鳥,鏗鏗聞落泉。巧樸不自陳,一色藏其巔。欲托蒼松根,長此對雲眼。」


《蒼翠凌天圖》清 髡殘 紙本設色 縱85厘米 橫40.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髡殘性寡默,身染痼疾,潛心藝事。圖中畫家自題詩,並款署:「時在庚子深秋,石谿殘道人記寫。」鈐「石谿」、「電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畫面崇山層疊,古木叢生,近處茅屋數間,柴門半掩,遠方山泉高挂,樓閣巍峨。山石樹木用濃墨描寫,干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點苔。


《松岩樓閣圖》清 髡殘 紙本設色 縱41.6厘米 橫30.4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圖中繪山嵐、松林、樓閣,具寫意山水風範。這幅作品,其山坡用濕筆揮寫,筆墨流暢滋潤,使山巒顯得渾厚華滋;松林、樹木、樓閣,先用焦墨勾點,再加點染, 蔥蘢蒼秀,意境奇開。整幅作品墨氣淋漓,秀逸濕潤,氣韻生動,是一幅意境獨造的山水力作。在這幅畫的上方,畫家長篇題識,其字蒼秀,風神獨具。


《仙源圖》清 髡殘 紙本設色 縱84厘米 橫4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的繪畫構圖繁複重疊,境界幽深壯闊,筆墨沉酣蒼勁,山石多用披麻皴、解索皴來表現的技法得自王蒙,荒率蒼渾的山石結構,清淡沉著的淺絳設色近於黃公望。他重視師法自然,流連山水,創造出用渴筆、禿毫,濃墨渲染來表現結構嚴密,奇辟幽深,空朦茂密的江南山水,風格自成一家。這幅《仙源圖》筆法簡括,多用禿筆,蒼勁老辣,濃墨皴擦斫,與疏括的短筆相應,筆致變化多樣,勾框有「屋漏痕」的筆法,使畫面更生樸拙天然之趣。


《山水圖》清 髡殘 紙本淡設色

程正揆曾讚髡殘的畫云:「石公作畫如龍行空,虎踞岩,草木風雷,自生變動,光怪百出,奇哉」。髡殘繼承併發展了王蒙茂密蒼莽、宏闊幽邃的藝術風格,也吸收並融匯了巨然的明潤郁蔥、靈秀華滋的審美成分,給清初畫壇,也給日見枯簡的文人繪畫輸入了一股郁勃的生機和活力。

来源:拙風文化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