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麼願意出兵東北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忽然襲擊。對蘇軍的這次行動,我們一般認為是蘇聯在盡國際主義義務,是在幫助中國人民解放東北。客觀上看,這樣認為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我們深入研究蘇聯出兵的動機和企圖,就會覺得這種說法未免簡單——甚至不乏一相情願的因素。就蘇聯出兵東北的主觀意圖而言,起碼有下面三條。

首先,是對過去日俄戰爭失敗的報復。1904年2月8日,日軍向旅順俄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10日,日俄正式宣戰。經過一系列的惡戰,俄軍沙俄軍隊戰敗向北敗退。 日俄戰爭歷時19個月,俄軍參戰兵力約120萬人;日軍參戰兵力為110萬.戰爭中,俄軍傷亡、被俘約27萬人,損失艦船98艘,軍費支出20億盧布。日軍傷亡、被俘21萬,損失艦船91艘,軍費支出17.2億日元。1905年8月9日,日、俄兩國代表開始在美國的樸茨茅斯舉行和談,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於1905年9月5日, 雙方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俄國全權代表維特和日本全權代表小村壽太郎分別代 表本國在和約上簽字。和約的主要內容包括:俄國「承認日本於韓國(朝鮮)之政事、 軍事、經濟上均有特別之利益」,俄國不得阻礙干涉日本「對於韓國行指導保護及監理之必要處置」。和約還規定,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移交給日本政府,包括租界地內一切公共建築及財產;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和一切支路,及其附屬的一切權利財產,包括煤礦等等都移交給日本,還要把薩哈林島 (庫頁島)南部(包括附近一切島嶼及其公共建築和財產)的主權永遠交給日本。翻舊俄帝國並一貫宣揚民族平等和國際主義的蘇維埃俄國對於沙皇俄國在日俄戰爭中遭受的「恥辱」卻一直刻骨銘心,而且渴望通過戰爭收回俄國在遠東失去的一切。對於這一點,斯大林幾乎是直言不諱的。在雅爾塔會議之前,斯大林曾幾次或明或暗地對美國提起沙俄在遠東的權益,並表示蘇聯對遠東是有「政治要求」的。蘇聯國內的輿論工具也開始配合運作:一本回憶日俄戰爭的小說《旅順口》在 1944年10月,即雅爾塔會議前夕,成了蘇聯的暢銷書。「所有讀了這本大部頭小說的人,都有身臨其境參與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 隨著戰局的明朗化,在決定遠東未來命運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在談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時,便明確地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這些曾是沙俄的權益。雅爾塔會議關於遠東問題的秘密協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寫明:「恢復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益」。 儘管這個協定是一年以後才公布的,但對於蘇聯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實質問題,人們在當時也不乏認識。捷克斯洛伐克駐英使館的一位官員就曾指出:「蘇聯的願望是要一雪日俄戰爭中所受的屈辱,收回被日本奪去的在滿洲的一切權力和利益。」

也就是出於這個報復心態,蘇聯在出兵東北後,將近60萬日軍俘虜盡數亞運到西伯利亞做苦工,其中十分之一死在西伯利亞。

其二,是為了攫取蘇聯在華——尤其是在東北——利益。當時美國為了早日結束對日戰爭,(離東北最近的美軍還在千里之外的沖繩地區),同時不願意看到陸戰造成大量美國士兵傷亡,希望蘇聯能幫助消滅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日軍加偽軍大約有150萬),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對國民政府施壓,允許外蒙古獨立和恢復甦聯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力。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以及三國外交部長,聚集於雅爾塔。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就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過:「一旦德國垮臺,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2月8日,斯大林在雅爾塔同羅斯福秘密會談時,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他說:「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將難以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10日,斯大林同羅斯福再次會晤,達成正式文本。斯大林向羅斯福表示,大連不能成為國際港口,蘇聯需要得到旅順港周圍的海軍基地。英國沒有參與協定草案的制定。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羅斯福卻邀請丘吉爾在協定書上簽了字。

當年沙皇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時,一位英國人曾這樣說過:「在亞洲獲得一個不凍港作為鐵路的終點站,可能是俄國合理的願望。……擁有一個不凍港就意味著,這條鐵路直達那個港口穿過的那整個地區都將成為俄國的了。」德黑蘭會議期間,丘吉爾也說了同樣的話:「像俄國這樣一個巨大的陸地應當有一個不凍港。」這話正中斯大林的下懷。丘吉爾對蘇聯關於遠東不凍港的看法感興趣,羅斯福則明確告訴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張可以適用於遠東地區,大連就有這種可能性。雅爾塔會議使斯大林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如下: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1、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2、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a)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b)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恢復;C)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繫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雅爾塔會議距今已經60年,正如當年英國外交部長艾登所說:「那裡是一個將來國際上的是非窩。」艾登還批評羅斯福,說他熱衷於同斯大林搞「秘密談判」,達成有關遠東問題的協定,「既不通知他的英國同事,也不通知他的中國盟友」。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刻,用「十分得意」來形容斯大林一點也不過分。他興致勃勃地走到地球儀旁,向莫洛托夫描繪蘇聯的邊界線:「這邊怎麼樣呢?千島群島如今是我們的了,庫頁島全是我們的了,您看,多棒呀!就連旅順口、大連都是我們的了。中長鐵路也是我們的了。中國、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對我們的邊界我還能不滿意?」

其三,是出於對東北豐富物產的垂涎三尺。當時的偽滿洲國乃是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就工業而言,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從瀋陽到大連的瀋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為「東方魯爾」。東北工業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工業總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國2003年才達到 57.5%。1938年,偽滿洲國共發電16.3億度,而且有亞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發電,1943年,豐滿水電站開始發電,發電能力每年22億度,而到了 1949年整個中國發電量才43億度。1943年時,東北以佔中國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產了佔全中國49.4%的煤,87.7%的生鐵, 93%的鋼材,93.3%的電,69%的硫酸,60%的蘇打灰,66%的水泥,95%的機械,形成了龐大的人造石油、特種鋼等當時領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業。1945年時,全中國工業總產值東北佔85%,臺灣佔10%,連年內戰的「一窮二白」的中國其餘部分只佔5%。

因此,蘇聯人很想對東北這塊肥肉吃上一口——事實上,他也吃上了一口:根據1946年國民政府有關考查團調查,蘇軍拆運東北工業設備價值達8.58億美元,若加上拆裝損壞的部分,約達20億美元。工廠、礦山設備被拆卸了,運走了。有的是整座工廠、整座礦山的拆卸、運走,只剩下一些空房子。據日本產經新聞出版的《蔣總統秘錄》稱:「在電力工業方面,相當於東北總髮電量百分之六十五的電力供應設備拆運而走,此外,鞍山、宮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鋼鐵廠設備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撫順、本溪、阜新、北票等處煤礦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美國國務院一份調查:「估計在蘇軍佔領期間,東北工業蒙受損失約達二十億美元」。8月28 日,蘇軍僅從長春偽中央銀行中,就提走庫存滿洲幣7億元,各種有價證券總值約75億元,黃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銀66公斤,鑽石3705克拉。從日本人的高級傢俱,到中國市民的收音機、座鐘,都要。有的老人說,連農民的黃牛也往火車上趕。東北重工業基地成了空殼子。

語云「無利不起早」,對所有打著冠冕堂皇招牌的國際援助義務出兵,這都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觀察角度。

本文留言

作者信力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