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銅牌折射的日本社會價值觀

日本岡山縣生長的23歲大學生高橋大輔在溫哥華冬季奧運會上奪取了男子單人花樣滑冰銅牌,這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得到奧運男子單滑獎牌。

花樣滑冰始於歐洲貴族的遊戲,從19世紀一名美國教師把冰靴首次帶進北海道,經過百年,20世紀80年代日本才真正在世界花滑的舞臺嶄露頭角。

日本體育從來沒有國家隊,運動員們都屬於某個企業,就職前或成名才有贊助商前全要自掏腰包。花滑學到專業水準時,需要訂做冰靴、衣裝、包場練習、雇教練,但凡一般人家都負擔不起。06年義大利都靈冬奧日本奪得女子單滑金牌的荒川靜香隨即改作表演,最大原因就是要替母親還債。

高橋的父親是木匠,母親是岡山縣倉敷市一間美發店的美發師,高橋是家裡4個兒子中最小的,身體、個性都懦弱,小時候天天到美發店找母親。店裡有大鏡子,他經常對著鏡子擺姿勢、作表情。

為了促發男孩應有的身心健康,母親送他去學各種運動,結果無一不因恐懼而中斷。4歲時,母親又送他去學滑冰,無意中與他愛擺姿勢、作表情的興趣不謀而合,成了8歲開始學花滑的起點。

二戰後日本廢除了貴族制,比起西方先進國,社會貧富不明顯,西方的平等意識在日本比很多國家更深入人心,社會不歧視任何職業,人也沒有等級之念、上、下流社會之分。

初學花滑可到公共滑冰場,但一旦來真的,就要不少錢。高橋的母親晚上多了一份做便當(盒飯)的工作,美發店的老闆還在櫃台上擺個空汽水瓶,收集街坊、顧客捐給高橋的錢幣。一個高橋稱作大姐姐的鄰居,幫高橋手縫了第一件參加比賽的衣裝。這樣七拼八湊的力量支撐著高橋,從99年奪得全日本低級單滑錦標賽銅牌、05年後連續4年奪得全日本高級單滑錦標賽金牌,到07年奪得世錦賽銀牌、08年四大洲錦賽金牌,高橋算是一帆風順。期間,他師事俄羅斯名教練尼古拉·莫洛佐夫、經塔奇阿娜·塔拉索娃指點。

2008 年練習中右膝韌帶斷裂令他遭遇挫折,手術後去年大部分時期停賽,恢復比賽後他過去再三成功的4週跳直至奧運都沒成功過。在溫哥華賽前練習現場觀察的日本內外記者都在報導中說,高橋如想摘獎牌,最好是放棄4週跳。但高橋都靈冬奧得了第8名後已宣稱,下屆冬奧他一定要4週跳。

在日本冬奧成績非常差的局勢中,日本人太期待高橋得獎了。高橋在規定滑時已排名第三,如果自由滑不放棄4週跳,可能就會與獎牌失之交臂。

但高橋還是選擇了4週跳,結果不出所料跌倒。現場直播的解說員驚呼未落音,高橋就已投入到下面的動作中去。

現代觀眾看比賽很挑剔,體育明星也要帥才有人氣,何況是花滑。高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外表不討好,但結果他的動作藝術得分全場最高。誰能想到一個鄉下美發店的大鏡子竟孕育了世界花滑一流的藝術性動作。

在岡山縣高橋的家鄉,支持者們聚集在電視機前吶喊,捨不得買機票的高橋母親也在人群裡默默祈禱,甚至不敢看電視。

銅牌!《讀賣新聞》出了號外。沒人假設如果不4週跳是不是會摘到更好的獎牌,倒是高橋自己說了「如果我不4週跳,就算拿到獎牌,也會一輩子後悔。」

沒人敦促4歲的高橋去讀書、做功課。事實證明,人類的大部分讀不好書,但卻可能有某種才能,只是需要家庭、社會寬容,給予每個人各種機會去發現、去支撐。

無需堂皇的口號,也不必算計輸贏。高橋只要對自己負責、對支撐他圓夢的親友無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