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量戰略利益堅持外交方式解決伊核問題

西方國家因為伊朗的濃縮鈾計畫向中國施壓,要求北京制裁伊朗,但中國卻堅持透過外交談判解決問題。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北京考慮到伊朗對中國大陸的戰略利益。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歐洲聯盟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350億美元;同年,伊朗與中國的貿易額有290億美元。

不過,報導說,這並不是伊朗對中國貿易額的準確統計,因為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的雙邊貿易許多來自中國或銷往中國。

伊朗-中國商會副會長馬吉德.哈里裡(Majid-Reza Hariri)表示,伊朗與阿拉伯國家間15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額,半數以上是轉運到中國或來自中國。如果加上這個數字,中伊的貿易額至少是365億美元,如此一來,中國就超過歐盟,成為伊朗最大貿易夥伴。

金融時報說,伊朗從中國主要進口消費商品及機器,伊朗則出口石油、天然氣及石化產品到中國。中伊商業交往日益緊密的同時,中國拒絕響應西方社會的呼籲,對伊朗濃縮鈾計畫進一步實施制裁,堅持透過外交談判解決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我們希望並支持有關各方盡早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德黑蘭研究堆燃料供應協議草案達成一致,這有利於推動伊核問題的妥善解決。」

美國新興市場戰略公司總裁甘布爾 (WilliamGamble)評價說,中國對伊朗有現實戰略與經濟利益的考量,不會輕易投票制裁伊朗,這也是伊朗增加對中國商貿交往的重要原因。

報導並表示,中國同時也加強與伊朗的能源合作。美國與歐盟的一些能源公司已經撤銷對伊朗關鍵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投資,中國趁機與伊朗簽署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協議,開發伊朗的油氣田。

伊朗-中國商會說,中國現在11%的能源來自伊朗。

伊朗官員日前暗示,伊朗可能與中國合作,從波斯灣South Pars海底油氣田鋪設一條天然氣輸送管道。

伊朗去年則宣布,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South Pars海底油氣田的開發協議,價值47億美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