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圍棋史話

兩漢和三國時期圍棋發展很快,圍棋在社會上非常普及,圍棋向朝鮮、日本流傳也是這個時期。

我國古代把頂級圍棋高手稱為「國手」,現在也把各個體育運動隊的國家隊隊員稱為「國手」,比如乒乓球國手張怡寧、籃球國手姚明等等。第一個有記載的國手是戰國初期的弈秋,他可以說是「國手」的鼻祖,在《孟子》中有記載。我們大家熟悉的墨子(墨家的創始人)、鬼谷子(縱橫家鼻祖、蘇秦張儀的師父)等,也都是下圍棋的高手。
 
兩漢和三國時期圍棋發展很快,圍棋在社會上非常普及,圍棋向朝鮮、日本流傳也是這個時期。東漢歷史學家班固就曾經寫過一篇《弈旨》,論述圍棋,班固我們都知道,他是《漢書》的作者。三國時候的曹操也酷愛下棋,而且水平相當不錯,經常和當時的一流高手下棋。東吳的開國之主孫策,戰場上勇冠三軍,人稱「 小霸王」,棋也下得很好。孫策經常和手底下的人邊下棋邊討論軍機要事,現存最早的棋譜《孫策召呂範譜》,就是孫策和謀士呂範下的。另外關羽也下棋。關羽就是關公,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操等很多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三國中記載著關羽的一個故事,說關羽臂膀上中了毒箭,請華佗來醫治,華佗說要把骨頭上的毒素刮掉才行,然後關羽也不要麻醉,也不要把手綁起來,就一邊跟別人喝酒下棋,一邊治療。這張畫就是描繪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我們看關公真的是非常神勇。
 
另外,史書還記載了魏晉時「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復盤的故事。說有一次,別人下棋,王粲在旁邊觀戰,不小心有人把棋局弄亂了,王粲憑著記憶,重新擺出了原來的棋局。旁邊的人都目瞪口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想想是不是再考驗王粲一下,於是就用布把復盤的棋局蓋起來,請王粲再重擺一遍。於是王粲又擺了一遍,一比對,分毫不差,一模一樣。王粲是我國古代記載的最早能復盤的棋手。不過其實復盤並不是很難,基本上有個業餘初段水平就能復盤。
 
三國的時候,有兩個圍棋高手,一個是嚴子卿,一個是馬綏明,水平都很高,當時的人就稱他們兩個為「棋聖」,中國古代總共有五位棋聖,除了這兩位外,清朝有三位,另外還有現代的吳清源和聶衛平兩個棋聖,這我們後面還會講到。當時人們把嚴子卿的棋藝,皇像、張子並、陳梁甫的書法,曹不興的畫,宋壽的占夢,鄭嫗的相面,範淳達的算命,合稱為「吳中八絕」。
 
兩晉南北朝,我國古代圍棋有兩個鼎盛時期,一個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另一個就是兩晉南北朝的時候,古代的五個棋聖都產生在這兩個時期。兩晉南北朝的時候,圍棋經過漢和三國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前面我們說的上山打柴看棋看到斧頭柄爛了的「爛柯」 的傳說就發生在晉朝。這裡我再介紹兩晉和南北朝的兩個著名人物的圍棋故事。一個是東晉大將謝安的故事。謝安,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的指揮將領,他很愛下棋,邊打仗還邊下棋,手下來報前方局勢如何如何吃緊,他胸有成竹,一邊部署作戰,一邊還繼續下棋,下完了棋,前面仗也打贏了,這個故事體現了謝安沉著冷靜的大將風度。另一個是梁武帝蕭衍。南朝有四個朝代:宋、齊、梁、陳,圍棋都非常繁榮,皇帝們也都喜歡下圍棋。蕭衍就是梁朝的皇帝,這個皇帝不僅愛下棋,而且下到了國手、也就是天下第一高手的水平。一個皇帝下棋下到天下第一,不僅圍棋,在其他領域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梁武帝蕭衍對圍棋的貢獻很大,他組織了古代第一次全國圍棋比賽,然後根據比賽成績,評定天下棋手的「品級」,並編成書冊流傳後世。他還撰寫了幾本圍棋技巧的書。
 
唐朝圍棋繼續發展,開元時期唐玄宗設立「棋待詔」,和「書待詔」、「畫待詔」一起編入翰林院管轄,這樣棋手就第一次成為國家官員,確立了圍棋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所謂「待詔」就是等待皇帝的召見,專門陪皇帝、妃子、王子公主下棋的官。著名棋手王積薪是唐玄宗時棋待詔,他著有《圍棋十訣》,對圍棋理論的貢獻很大。公元848年,日本王子訪問中國,想要和中國棋手比試。日本王子的水平很高,是當時日本的第一高手,唐朝派出棋待詔顧師言迎戰,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場國際比賽,顧師言以著名的「鎮神頭」和「一子解雙征」(類似於一箭雙鵰)的精彩招法獲勝,棋譜也流傳下來。到了唐朝末年,有個新羅的棋手叫樸球,新羅就是現在的朝鮮。樸球長期呆在大唐,棋藝很高,後來他成為了棋待詔,這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外籍棋待詔。
 
唐朝滅亡以後,我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戰亂不斷,圍棋發展也就停滯了。到了宋朝重新統一中國,才又開始發展。宋朝有一位所向披靡的大國手劉仲甫,水平很高。據說有一次劉仲甫到江南下棋,觀者如雲,下到一半,大家都以為劉仲甫要輸了,忽然劉仲甫把棋子收了起來,看棋的人一片嘩然,大家都說:「你這是幹什麼,耍什麼賴皮?」劉仲甫說:「我聽說浙江這個地方圍棋高手很多,就想到這裡來比試比試,但我來這裡看了十幾天了,天天和別人下棋,卻沒有發現真正的高手」。然後他就把這十幾天下的棋一盤盤都擺出來,一一指出其中的問題。大家都目瞪口呆,心想這是什麼人這是?記憶力這麼好,過目不忘啊。然後他又把剛才收起來的那盤棋復盤復出來,說:「你們都認為我這盤棋要輸了,其實我已經看出了一個要點,只要我下一步下在這裡,我就贏定了。如果你們有人能指出這著棋,我立刻捲鋪蓋回家,再也不下棋了。」這下大家聽了來勁了,心想他怎麼說得這麼玄乎,都冥思苦想,但都想不出來,就讓他下下看。於是劉仲甫就下了,大家一看,沒什麼了不起的嘛,很一般嘛,劉仲甫就說這步棋要二十幾步以後才能用得上。果然,下了二十幾手以後真的用上這個子,局勢急轉直下,劉仲甫大勝而歸,這下大家都信服了,對他的高超技藝敬佩不已。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也很精於圍棋,他自稱「六一居士 」,這六個一里面,就包括圍棋。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元勛。傳說有一次徐達陪明太祖朱元璋遊覽南京城外的莫愁湖,忽然朱元璋棋興大發,就要和徐達下棋,並且說如果徐達贏了就把莫愁湖賜給他。說是這麼說,但是跟皇上下棋誰敢贏皇上啊,徐達有辦法,他還真把朱元璋給贏了,朱元璋大怒,正要發作,徐達趕忙跪下說:「陛下請看全局」,朱元璋仔細一看,棋子竟然下成了「萬歲」兩個字,轉怒為喜,就把湖賜給了他,還在湖邊建了一座「勝棋樓」。到了明朝末期,出現了一個天才國手過百齡,從十幾歲開始縱橫天下無敵手。他寫了我國古代最有名的一本圍棋著作《官子譜》,裡面有一千多道題,這本書幾百年來一直是我國棋手的經典訓練教材。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時,我國古代圍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先是出了一個奇才黃龍士,被尊為「棋聖」,和當時的名士顧炎武、黃宗曦等並稱的「十四聖人」,可見黃龍士當時的知名度。黃龍士的棋剛猛無比,在當時鶴立雞群無人能敵,他的計算功力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後世棋手都對黃龍士十分推崇。他有個徒弟叫徐星友,在當時也屬於一流高手,但跟黃龍士下竟然要被讓三子,差了好幾個檔次,師徒兩人有一次大戰十局,下得異常激烈,後人稱這十局棋為《血淚篇》。黃龍士之後,又出現了圍棋「四大家」:稍早一些的程蘭如、梁魏今和其後的範西屏、施襄夏,其中範西屏和施襄夏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被稱為「棋聖」,兩人都是浙江海寧人,同鄉,還是同門師兄弟,是真正的絕代雙驕。客觀地說,從留下來的棋譜來看,古代的國手中,只有黃龍士、範西屏、施襄夏三人的水平達到了當代頂級高手的水平,和當時盛極的日本圍棋水平差不多,後來兩百年我國都沒有人再達到這個水平。
 
範西屏屬於天才型棋手,資質極高,思維敏捷,以靈活變化見長,13歲就超過了師父,16歲就冠絕全國。有一次四大家聚在一期研討棋藝,範西屏以一敵三,程蘭如、梁魏今和施襄夏一起出主意跟範西屏對抗,也就剛剛能頂住範西屏的攻勢。施襄夏資質要比範西屏差得多,他屬於用功型,棋的漏洞少,細密嚴實,經過努力終於在30歲的時候追上師兄。兩個人曾經在浙江平湖大戰13局,留下10局棋譜,稱為《當湖十局》,這十盤棋下得真的是妙絕千古,令人拍案叫絕啊。施襄夏的成功也說明,資質差一些沒有關係,經過努力同樣可以後來居上,成就一番事業。
 
到了清代後期,隨著國力的衰落,圍棋也和其他藝術一樣,逐漸沒落。特別是兩次鴉片戰爭後,民不聊生,飯都吃不飽,下棋的人自然就少了很多。清代有「十八國手」,主要都在清代前期,最後一個國手是周小松,他的水平接近當時日本二流好手的水平,但和黃龍士、範西屏、施襄夏三人相比就差得很多了。
本文留言

作者抱抱熊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