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神敬佛與惜緣(圖)

(網路圖片)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神傳給人的,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而文人知識份子作為社會的良知,熟讀聖賢書,弘揚道德,敬天信神,以經世濟民為己任,這些純正的理念在其為人處世中乃至其文學作品中無不充分的體現出來,被後世傳為佳話。以下為其中幾例。

唐代傑出的大詩人白居易,從小受儒家文化的薰陶,立志"兼濟天下",他為官清廉,一心造福於民。他的詩風樸實、自然、流暢,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會時弊,為正義而大聲呼喊。如他在《寄唐生》中寫道"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他看到很多權貴殘酷盤削百姓,競買牡丹、以豪奢相誇耀,在《買花》中寫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他著名的作品有《賣炭翁》、《杜陵叟》、《紅線毯》等,都體現出對百姓關愛、同情的善念。

白居易為杭州太守時,聽說道林禪師是個很有修行的大德高僧,就前去拜訪。他向禪師請教說:"人生的道理如何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如此簡單的道理,三歲的孩童也會這麼說。"禪師說:"三歲孩童雖然能說得,八十歲老翁卻未能行得。"白居易一聽就明白了善言要躬行、敬佛要誠心的道理,於是頂禮了禪師,從此信佛了。他深信佛理妙義,自號"香山居士",走上了修煉之路。

他愛護百姓,帶領杭州人民筑堤捍錢塘江潮水,並儲西湖的水溉田千頃,後人紀念他,名所筑之堤為"白堤"。他因耿直敢言,屢遭朝廷貶謫,但他從不為個人際遇而憂傷,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寫道:"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種桃杏》)。他不僅自己堅持誠心唸經、修行,還大力倡導以佛家慈悲濟世的精神善化眾生。

他用自己的俸祿請人彩繪大型天國世界圖、佛像、神像、印佛經,勸勉人們要信奉佛法,相信因果,他寫道:"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盡知,無如佛者"、"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讚佛乘轉法輪之緣"。

柳宗元是唐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他的父親柳鎮曾任殿中御史,為人剛正,所交多天下善士。他的母親盧氏虔誠信佛。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柳宗元自幼好佛,正如他所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他有著儒家"濟世拯民"的抱負,任監察御史時因正義敢言,遭到姦黨小人的迫害,屢次被貶,直至貶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主政的四年間,引導人民發展生產,興辦學校,教化群眾敬佛向善,傳播佛家經書和義理,使當地民風淳厚,柳州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柳州人民在他死後為他興建了廟宇,表示對他永遠的懷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