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必要進一步收緊流動性
一則從香港刮來的週五加息27個基點的傳聞,在週三重創了股市。兩市股指分別大跌3.25%和2.93%,上證綜指連續擊穿5日、10日、20日以及60日均線,半年線支撐面臨嚴峻考驗。
加息的傳聞是根稻草,強勢市場越加息越漲,弱勢市場見不得半點風吹草動。加息是近期貨幣緊縮政策的一個尾聲,在央行淨回籠資金、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連續兩次上調一年期央票中標收益率,二級市場超過2%,說明市場資金開始收緊。這確實是加息的重要信號,當然,央行不見得就此加息。
危險的不是加息,而是隱藏在加息背後的通脹。通脹無牛市,因為通脹是實體經濟糟糕的標誌,他說明企業無法消化增加的成本,只能轉嫁給消費者。
世界分成兩大區域,通脹區與非通脹區。新一輪通脹風從澳大利亞刮到印度、越南,又刮到倫敦。1月19日,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forNationalStatis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CPI升幅達2.9%,遠高於英國央行(BankofEngland)2.0%的目標水平,高於分析師的預期0.4個百分點。11月份CPI升幅僅為1.9%。此前的08年9月,英國的CPI曾經超過5%。
中國情況同樣嚴重。按照宏觀經濟學家宋國青的推測,「估計年末的通貨膨脹率會超過3%,甚至有可能到4%,還有一定的可能超過5%,就跟2004年、2007年差不多。」如果貸款數據保持預計的7、8萬億不變,那麼今年通貨膨脹率很有可能超過4%,超過了3%的警戒線。
相比而言,美國情況稍好,通脹戰火沒有蔓延到美國本土。12月美國CPI環比上升0.1%,同比上升2.7%,均低於預測0.1個百分點;而歐元區12月環比上升0.3%,同比上升0.9%,均符合預期。站在美國的立場上,他們希望其他國家舞弄更多的資產泡沫,以緩解美國金融機構與資源性企業的燃眉之急,事實上,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讓他們很少有餘地大肆揮灑泡沫了。
這是個貨幣困境,也是對於貨幣救市論者的沈重打擊。在發放了天量貨幣之後,全球拯救了華爾街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拯救了中國央企的盈利水準,拯救了澳大利亞與巴西的礦主,卻沒有能夠拉動民間投資與消費。也就是說,貨幣發放之後並非一視同仁地抬高所有的水位,只是單向度地對金融機構、對大型機構、對資源型企業起到了助推的效果,而多數人就業的中小企業一落千丈,各國出現的無就業復甦充分說明瞭這一點。正因為實實體經濟並未好轉,人們惟貨幣馬首是瞻,重要國家的央行加息,投資者就失魂喪膽。
中國央行迴旋餘地與美聯儲一樣不大。美聯儲面對的是債臺高筑與無就業復甦,中國央行面對的是資產泡沫與通脹壓力。中國如果上半年不緊縮信貸,必然產生5%左右的嚴重通脹。
風險會傳導到金融領域。1月20日央行發布的《2009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2009年信貸中出現了兩大主要風險。第一個風險是房地產開發貸款與個人房貸在消費類貸款中所佔比重過高,房地產與中國宏觀經濟捆綁程度增加。2009年全年,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城市信用社人民幣房地產開發貸款累計新增5764億元;年末餘額同比增長30.7%,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0.4個百分點,個人消費住房貸款超過2007年房地產瘋狂期的兩倍以上。簡言之,房價下挫銀行先折損過半。
另一重風險是短存長貸期限錯配。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中長期貸款累計新增7.1萬億元;年末餘額同比增長43.5%,比上年末加快23.4個百分點。存款活期化仍在持續,當越來越多的存款者轉戰資本市場,銀行的背後卻吹來陣陣涼風。
資產泡沫過大資產不實、負債過多與短存長貸是銀行摧毀自己的三大法寶。
明智的做法是抑制今年的信貸投放量,根據去年的大型項目發放今年的資金,加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步伐,嚴格監管票據融資。調整一年期央票利率,影響市場加息的心理預期。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些政策都已顯出端倪。無論是寬鬆還是適度寬鬆,中國收緊信貸,實現全年均衡投放已成定局。不管嘴上說的是什麼,誰了不會忘記,濫發貨幣這一罪惡並不是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而是產生資產泡沫的必要前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