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全球出口冠軍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商品出口大國。

在全球貿易總額60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2009年,總部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信息服務股份公司提供的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頭十個月的出口總額為9570億美元,超過全球商品出口冠軍德國的9170億美元,超幅近百分之五。有關國際貿易專家表示,還沒有公布的11月和12月兩個月的情況不可能動搖中國出口領先的地位。雖然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版日前以"金融危機推動中國成出口第一大國"為題對此事予以報導,但香港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朱文輝博士從匯率的角度分析,統計上中國其實早已超過德國,與全球金融危機關係不大:

"其實沒有金融危機,它也是快第一了。因為你拿幾年的趨勢來看呢,德國為什麼還是第一?它主要是因為歐元比較強。它使用歐元結算的嘛。如果歐元不是那麼強的話。因為中國都是以美元結算的嘛。前年它就應該是第一了。所以,這個沒什麼特別奇怪的。其實跟金融危機關係不是很大。就說中國早就該稱為第一出口大國了。"

成為全球第一商品出口大國,中國是否應該為此慶賀?加拿大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徐滇慶教授表示,這根本不值得慶賀:

"因為中國的出口是下降的。別的國家下降得更厲害。並不是說中國在去年出口創造了新的記錄,沒有,是倒負增長。但是金融危機把別的國家搞得更夠嗆。所以,大家都往回縮。德國呢萎縮得很厲害,所以這樣的話就把第一讓給中國了。就像是賽跑的時候呢,其他運動員摔跟頭了,就跑了個第一。也讓沒啥這的慶賀的。"

中國商務部也有學者指出,單純地比較出口總額的位置和數額沒有實際意義。中國商品出口結構中以勞動密集型的初級產品和生活日用品居多,而德國出口則以技術含量高的中間產品, 比如工程設備居多。朱文輝博士表示, 中國之所以成為出口冠軍,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商品生產和製造方面的比較優勢,如勞動力成本低廉。

不過,徐滇慶教授指出, 中國目前雖然成為全球出口頭號大國, 但並不意味中國在龐大的出口貿易中所獲得的利潤與其出口量成正比:

"算起來,說中國出口有多少數字。那麼最近我們正在做一個研究項目。這個數字肯定是按照GDP的觀念來說,是我們現在有的數字。經過中國海關的商品就都是中國的。實際上呢現在我們發現50年前用這種定義是沒有錯的,現在就不可以了。經過中國海關出來的東西,其中有30%到50%,它的擁有權不是中國人的,是跨國公司的。這些大的跨國公司呢,它拿到了利潤的大頭。所以,有40-50%的商品還沒有過海關呢,它的錢就已經到紐約了。那麼這樣的概念呢是我們現在要按照GNP的概念來重新估價這個出口。出口的東西本來就是你的,怎麼能算中國人的呢?它是來料加工。跨國公司拿了80-90%的利潤。中國人不過得 10-20%,但是呢商品可真是經過了中國海關吶。所以,過高地估計中國出口對外貿易的順差或者過高地估計中國的競爭實力,這些都是錯誤的。"

徐教授所說的GNP, 中文譯為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國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 而目前常常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最佳指標的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本文留言

作者聞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