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 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一方面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方面受國君的邀請,參與一些政事。一次,孔子的弟子子禽問子貢:"老師到了一個國家,一定參與該國的政事,這種待遇是老師主動求來的呢,還是國君主動給他的呢?"

子貢回答道:"是因為老師為人溫和、善良、恭敬、儉樸、忍讓,所以才得到這種待遇的。也可以說,這種待遇是老師求來的,但他求得的方式同別人的是不一樣的。"

"溫良恭儉讓"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如果一個人具備了溫和、善良、恭敬、儉樸、忍讓的品質,上天自然也會對其多加眷顧,可謂是無求而自得啊。


本文留言

作者茹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