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海外腐敗法》說起
有些跨文化交往的遊戲規則,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你善良的好意極有可能會被人誤以為是惡劣的人格體現。因為,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道德標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也有著不同的法律規定。
據前幾年《北京青年報》的一則報導,美國加州一家醫療沒備公司的天津分公司,因被媒體披露在中國經商行賄,而被美國的司法機關處罰。該公司需要向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別交納100萬美元和204萬美元的罰款外,還要付出75萬美元的預審費等費用。
該案處理的依據,就是美國國會於1977年通過的《反海外腐敗法》。該法嚴禁美國公司、個人及美國公司的代理,向外國有關人員(尤其是政府官員)行賄。該法案對美國公民及部分非美國公民在美國以外的行為,也同樣具有法律效力,雖然美國的境外司法管轄權,在目前國際法的法理上備受爭議。例如,該法案同樣適剛於50多家股票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包括中海油、中國電信和國內的幾家門戶網路公司等。
作為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無論是中國公司還是美國公司,如果在商業交往中違反了《反海外腐敗法》,所受的處罰將包括:在行政和民事上公司將被處以200萬美元罰款或者兩倍於行賄所尋求利益的罰金,另外還要承擔巨額的法律訴訟及司法調查費用(可能達幾千萬美元);在刑事上,公司的高層主管面臨最高5年的刑罰監禁。當然,最致命的打擊,還是來自於醜聞可能導致的大幅度股票拋售和下跌。對於很多公司來講,這種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生活和商業交往中,無論是和本國人還是與外國人交往,都可能會涉及送或者交換禮品的問題,稍有不慎,就被對方誤以為你有行賄的嫌疑。下面是一些在跨文化交往中,部分送禮的遊戲規則和中西方的差異。
禮輕情義重
很多中國人講究面子,認為自己送給別人的禮品如果太便宜了,丟自己的面子;如果別人送給自己的禮品太便宜了,則是看不起甚至是侮辱自己。加拿大、美國的老外,朋友之間也會送一些紀念品,尤其是長時間不見面的;但他們一般不送,也不接受太貴重的禮物。一是認為"禮輕情義重",能夠表達相互關懷的心意就足夠了;二是禮品太貴了,老外也不習慣承擔這份情(即使他們認為我們是好意),甚至有些老外會對送貴重禮品者的動機和人格產生懷疑。有時候明明是好意,反倒適得其反。同樣的道理。如果老外或海外華人送我們的禮物比較便宜(有時極為便宜),也並不是想以此來羞辱我們。像國內某些人出手大方、一擲千金的做法,在老外中不常見,更不敢在光天化日下進行,因為這為法律和道德所禁止。
一定要送禮表達一點兒心意的話,老外會根據對方的喜好和不同情形,送不同的禮物,而不是只注重禮品本身值多少錢。比如,在別人過生日及結婚紀念日的時候,送一束鮮花;去朋友家聚會、吃飯的時候,很多人會帶一瓶葡萄酒(加拿大有一種世界聞名的IceWinc,即冰葡萄酒,其生產工藝非常獨特而且味道甘美),或者帶一些自己親自做的甜點和佳餚;對於自己的好朋友,平時也可以贈送對於提高生活品質、對於與人交流有啟迪、有幫助的好書,也顯得送禮者自己非常有品位。
老外在商業往來上的送禮
在加拿大和美國,雙方在商業往來時送禮並不多;
如果一定要送禮,在第一次見面和交易結束時合適的時候送,相對比較常見;
送禮物給別人,不要期盼著別人的回報。尤其是商業上的往來,送禮一定要小心,搞不好別人以為你試圖行賄,生意和關係就可能徹底砸了;
商業交往中,如果老外給你貴重的禮物,你又不願意拒絕以免影響生意,可以把禮物交到公司;筆者接觸的很多老外都是這麼做的:他們把自己推托不掉的、過於貴重的禮物上交給公司,表示自己的清白。
送禮也要動腦筋
1、禮品的價值與人的心理
禮品的價值,很大一部分是由人們的心理因素決定的。一幅油畫,對有些人來講,不過是一塊被油墨污染了的畫布;而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送給一位官員一方價值連城的硯臺,之所以說價值連城,是因為如果往該硯台上吹一口氣的話,硯臺竟能自己出水,堪稱寶物。不料這位官員說:"即使能哈出一桶水來。又能值幾個錢?"於是拒絕了。
2、利用"國際差價"
筆者每次回加拿大,都會從國內帶去不少小禮品,分別給加拿大當地的朋友和商業合作夥伴,還有那些幫過忙的人。有些禮品在中國並不貴,但在加拿大卻"顯得"價值不菲。比如,帶一些符合他們品位的、獨特的中國手工藝品,非常受歡迎,又讓人覺得很有品位。
不過,想從加拿大帶回些好的禮品回中國,卻每次都讓我們為難,加拿大似乎大部分方便攜帶的東西,都是中國製造的。絕不是因為咱們中國製造的東西不好,而是不遠萬里帶回來的中國製造的禮物回中國,送給中國的朋友沒有太大的意義,還不如在同內買呢。有時候,我們和加拿大的朋友開玩笑,問:"加拿大自己到底都製造些什麼呢?"
3、送別人需要和喜歡的
送別人需要和喜歡的,或者是與眾不同的,以滿足別人內在的、真正的需求,包括精神上的需求。而不僅僅用禮物的價值來衡量,才能達到我們送禮物的目的。例如,可以送一套我們的《如何與老外有效交流》的叢書給你在外企的好朋友,並在封面上留下你熱情洋溢的贈言和美好的祝願,並且簽上你的大名,你的朋友對你的感激程度和留下的深刻印象,會遠遠勝過你清他們吃幾頓飯的。
當然,如果對方是老外則另當別論,要動腦筋,送給老外,一些對他們有意義的禮物。例如,對有些老外。可以考慮送給他們帶有動物(貓、狗或者熊貓等)圖案的紀念品,如果這個老外特別喜愛某種動物的活。
有一次,筆者無意中發現,我們的一個北美朋友特別喜歡剪紙。我們就送給了他一套精美的中國十二屬相的動物剪紙,並配有英文的說明,還附了幾個有關動物的中國神話故事。接受禮物時,他和他太太欣喜若狂的程度,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古羅馬凱旋歸來的大英雄呢。因此,對方真正的需求和興趣。需要我們在跨文化交流中發現和分析。現在,你和老外交流中又多了一個重要的話題,問他們:"你的興趣是些什麼呢?"就此話題,說不定他們能和你聊上一天呢。
接受禮物的英文表達
很多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出於禮貌,先是反覆客氣地拒絕。接受了之後,一般也並不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而是等別人離開後,再悄悄地查看,以免讓人誤以為自己過於貪婪。
老外卻認為,拒絕朋友的禮物是很無禮的表現(除非太貴了,別人懷疑送禮者的動機);而自己送禮時,費盡心機挑選的禮品。對方居然連看都不看就放在一旁,也很無禮和讓人失望。老外在接受禮物的時候,通常會當面打開禮品(包括"粗暴地"撕開包裝紙),並笑容燦爛地表示感謝。如果禮物確實好,他們還會特別大加讚美一番;就是禮物"一般",嘴裡也要說兒遍"Thankyou。"
筆者建議:英語中有個著名的說法:"心中有別人就可以了。"不要送給別人太貴重的禮物,特別是接受禮物的人不能回報的。
在北美,老外送禮最普遍的情況是在老外訪問別人家的時候。所以,當你訪問一個老外的家的時候,你不是必須要帶禮物不可;但是如果你帶了,別人會很高興的。
如果你是赴約到別人家吃飯,筆者建議你帶上一點小禮物給主人。這時是我們與老外交往中,送一件小禮物最得體、最合適、最恰當的時機之一。見你帶了禮物,別人會笑著(而且是發自心底的)對你說:
*"How thoughtful of you!"你想得可真週到!
*"You shouldn't have!"你不必給我禮物。(註:別當真,這只是老外一句言不由衷的客氣話。)
*"Thank you。"謝謝。
*"Oh,how loveIy!"太可愛了!
*"Thanks for thinking of me。"謝謝你想著我。
*"How kind of you。"你真是太好了。(正如你所知:此時,人家老外主要目的是讚揚我們送的禮物,才說"你真是太好了";老外並不是在要求和我們約會和談戀愛,真的不是,連"暗示"都不含,無論別人的笑容多麼燦爛。)
老外送禮時,一般期望著接受禮物的人,當面打開禮品並人加讚揚。有些老外因為性格內向的原因,可能接受禮物時就簡單地說一句"謝謝",而不是對禮物大加讚揚,並不是我們的禮物別人不喜歡,性格不同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是接受禮物的人,至少要對別人熱情地說一句"謝謝",這是最基本的禮貌。能更熱情一些,最好不過。當然如果你平時就是一位性格很內向的人,一句由衷的"謝謝,也很好。
接受禮物時常用的英文表達:
讚揚禮品的外表:
"What a lovely colour!"
"It matches perfectlywith my kitchen。"
"Wow,that's really pretty/beautiful!"
讚揚禮品合心意:
"Wow,it's perfect!"
"Oh,I've always wanted onc of these。"
讚揚禮品的獨特性:
"How unique!"
必須讚美
實踐中,即使老外送給我們的禮物不好、不稱心,一般我們也要強忍住自己內心的"悲痛",向老外學習,擠出滿臉燦爛的笑容,然後"狠狠"地誇獎對方幾句,畢竟"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當然,如果老外給我們的禮物實在太糟、太沒有品味了,而我們當時的腦子裡又確實想不出任何能夠誇獎的詞句,至少我們可以把禮品的包裝盒(或者包裝紙)大加讚美一番吧?要學會保持風度,絕對不能哭。
- 關鍵字搜索:
- 北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