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豆漿不能與什麼一起吃(圖)

 2009-12-11 16: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只要有人提出"什麼與什麼不能同吃",總是能在短時間內廣泛傳播。如果不能同吃的說法裡再有一些科學名詞,就更讓人深信不疑。關於豆漿的"搭配禁忌"就是如此,下面來分析最常見的幾個說法。

"豆漿不能與雞蛋同吃"是關於豆漿的禁忌中流傳最廣的。
這個說法的理由有兩種:
一是"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
二是"雞蛋中的黏性蛋白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質,大大降低營養價值"。

第一條還算有點譜,大豆中的確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活性就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從而降低對蛋白質的吸收。我們說豆漿一定要煮熟了吃,煮熟的作 用之一就是破壞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不過,這跟雞蛋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它的活性被破壞了,那麼就不會影響對任何蛋白質的消化;如果沒有被破壞,那麼不僅 是雞蛋,大豆蛋白自身的消化吸收也會受到影響。

第二條純屬以訛傳訛。胰蛋白酶是人體或者動物的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質。如果大豆中存在這樣的酶, 純屬是大豆跟自己過不去,在進化過程中早就被淘汰了。大概是第一個提出這種說法的"專家"沒有看見"胰蛋白酶"後面還有"抑制物"這個詞,想當然地進行了 一番"推理",於是就流傳開來。雞蛋中的"黏性蛋白"是一種結合了糖的蛋白質,它本身也是一種蛋白酶抑制物,可以結合胰蛋白酶使之失去活性。既然大豆蛋白 中沒有胰蛋白酶,雞蛋的黏性蛋白跟豆漿也就不會有矛盾。它本身還是一種過敏原,有的人對雞蛋過敏,它是可能的罪魁禍

首之一。如果豆漿中真有某種成分與它結 合從而使之失去活性,倒是一件好事。

所以,豆漿和雞蛋,都是需要充分加熱作熟的食物。加熱的過程除了通常的殺死致病細菌,還擔負著破壞這些"害群之馬"的任務。

另一條禁忌是不能用豆漿來沖雞蛋,理由跟上面相同。不過這個結論歪打正著是正確的,原因在於熱豆漿的溫度不足以對雞蛋充分加熱。雞蛋中很容易含有一些致病 細菌,還有一些過敏原。這些成分沒有被充分加熱而失去活性的話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尤其是那種"走地雞",下蛋的壞境實在不敢恭維,通常衛生條件難以保 障,含有緻病細菌的可能性就更高。

許多人喝豆漿喜歡加糖。而有一條"禁忌"是"不能加紅糖",原因是"紅糖中含有一些有機酸,會與豆漿中的鈣或者蛋白質生成沉澱,從而降低營養價值"。且不 說紅糖中含有多少有機酸,豆漿中本來就沒有什麼鈣,豆漿的價值跟鈣也完全不搭邊。既然本來就沒有,當然也就無所謂"損失"。而有機酸與蛋白能否結合,結合 之後是否不被消化,本身也是沒譜的事情。即便是真的,紅糖中的那點有點酸相對於豆漿中的蛋白也只是滄海一粟,完全可以忽略。

還有人說白糖也最好不加,因為"糖在體內轉化成酸,會結合體內的鈣或者與蛋白質,影響鈣和蛋白質的吸收"。這種說法更是離譜。糖轉化成酸是在吸收之後,早 就跟消化道內的鈣和蛋白質沒有碰面的機會了。而且,人體都會攝入碳水化合物,最後在體內會分解成糖。如果糖轉化而來的有機酸能有如此破話性的話,那麼吃的 米飯、饅頭、麵包乃至蔬菜最終都會有同樣的作用。

當然,對於多數人來說,食譜中的碳水化合物都比較多。為了控制血糖濃度,減少熱量攝人,不在豆漿中加糖是有利健康的。但這是因為減少整個食譜中總的糖攝入量,而不是說糖跟豆漿一起吃就有什麼危害。


来源:網路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