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配不均加劇 普通人幹得多掙得少

34歲的葉為民在福州市開計程車為業,工作時間從華燈初上到隔日凌晨,但每天10多個小時、畫夜顛倒所賺的錢卻僅夠餬口。這種"幹得多掙得少"並非個案,而是大陸的普遍現象。

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並非新聞,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進一步點出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也不斷在拉大。

葉為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在福建省會開了兩、三年的計程車,生活作息畫夜顛倒的葉為民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每個月只休4天假,正常的時候每個月可以賺到人民幣4000元(約台幣18000多元)。

葉為民說,這樣的收入在福州人眼裡算是"准高收入者",但東扣西扣,每個月只能剩下1000多元,連棲身的房子都買不起,而且還要考慮到小孩過幾年上學的大筆開銷。

幹得多掙得少的並非只有勞動階層,白領階級的張超也是工作量愈來愈多,但收入卻愈來愈少。

張超12年前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定居,目前在當地一家醫療器材公司做銷售,每個月薪資5000多元,但扣掉各項保險與費用,再繳2600元的房貸後也所剩不多。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穩住客戶,公司加大對客服部門的工作要求,張超只有增加工作量。這個時候又因為小孩瓜瓜墜地,妻子不得不辭去工作,家庭收入跟著減少。

報導表示,"像張超這樣的白領,在廣州不在少數。幹得多了,收入卻似乎愈來愈顯得少了。"

報導還說,"對於加工資,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在應付家庭正常的支出時不捉襟見肘,就很滿意了。"

人民日報的報導稱,中國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幹得多、掙得少"制約著民眾的消費能力與生活品質的提高。

在消費能力方面,雖然中國富人大手筆買奢侈品的新聞不時可聞,但整體來說,一般大陸民眾的消費情況跟不上經濟成長速度。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為35.3%,遠低於美國的70.1%,甚至連印度的54.7%也趕不上。

官員稱,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後比1978年擴大11倍,年平均成長8.8%。相對同期GDP9.8%的增速,相對滯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