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開始面對贍養老人壓力

上世紀70年代末起,伴隨計畫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獨生子女。隨著近年來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邁入老年,他們面臨的贍養老人壓力,開始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今年33歲的謝珂,在廣東佛山一家公司供職。幾年前,他與妻子從陝南一座小城到廣東發展,很快便在事業上有了一片天地。

作為家中獨子,謝珂最為牽掛的是遠在家鄉的父母。每隔幾天,他就會給家裡去個電話。"二老年紀大了,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在這邊也伺候不上,有時候只能幹著急。不過話說回來,即使父母在身邊,我就是有心也照顧不上,因為工作太忙了。"他說。

事實上,中國大城市的許多獨生子女都面臨這樣的難題。他們努力工作,追求生活品質,並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美好期待。但生活的壓力接踵而至,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快發現,自己不僅有著"養不起小孩"的憂慮,未來還要面對"養不起父母"的危機。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最主要的養老模式是家庭養老,"養兒防老、積穀防飢"是沿襲多年的至理名言,這就決定了老人的贍養主要依靠子孫。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獨生子女無力、無暇照顧老人的矛盾越發凸顯,特別是新的家庭結構--"四二一"模式(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形成,兩個年輕人要負擔起四個老人的養老問題,更增加了家庭養老的難度。

在一家地市級媒體工作的薛文,是家裡的獨女。雖然父母現在才50多歲,身體也很健康,但她早早地就想到了父母今後的養老問題。對於她來說,將來的擇偶對象最好不要是獨生子女,否則會平添許多的壓力。

"我們父母這一輩,一般都是多子多孫的家庭,兄弟姐妹好幾個,照顧父母就相對就要簡單一些。爺爺、奶奶可以輪流到各個子女的家裡去住,哪怕就是生病住院了也可以大家輪流看護。如果我再找一個獨生子,我們兩個人要照顧四個老人,還要撫養孩子,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薛文說。

"當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逐漸走上前臺,使他們面臨沈重的養老壓力時,就需要建立社會化養老體系加以解決,這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許琳說。

許琳認為,根據中國當前的具體情況,需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堅持"社會養老"與"家庭養老"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優勢。一方面要完善對老年人的社會服務,發展各種形式的養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託老所等,發揮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功能。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使老年人既能生活在相對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又能發揮社區老年人互相幫助的優勢。這對老年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好處。

據介紹,近年來,中國民政部門抓住國家重視和加強社區建設的時機,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並為居家養老提供有力的支持。從2001年起,民政部連續3年實施全國"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畫",總投資134.85億元,建成各種類型"星光老年之家"32490個,涵蓋老年人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和文體娛樂等多種功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