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蔣介石自然也是面目可憎的大反派。不過很早就知道他是"民國四大美男"之一,當時人都說蔣的容止有幾大特點:1、目光如電、炯炯有神;2、年輕俊朗、相貌清秀;3、衣著得體、儒雅雋永。據說蔣介石最大的麻煩就是他成為總司令時已經40歲了,卻看上去還是風神俊秀,如同翩翩美少年,於是1927年引退的時候索性留起了鬍髭,讓自己老成一點。黃仁宇曾經說過,蔣的面部輪廓長得很清晰秀氣,十分適合於攝影。作為青年軍官的他是親見蔣的,因此有發言權(當然,他還諷刺蔣國語很不標準),不過他說,蔣留須以後並不帥氣,而看上去比較陰鬱。
有些事實愈發清晰可見,總會漸漸引人遐想;很多年前第一次去臺灣,在層巒迭嶂的高山中不時邂逅一些聚居的雲南人,政府稱他們"義胞",而他們自稱"擺夷"。這些天性樂觀的邊民以種花為生,見到我們幾位大陸遊客便爽朗好客、熱情招待。溝通下來,原來他們是1949年以後滇緬游擊隊的後裔。其父祖必然也是和善淳樸的好人,那麼是誰逼使這些良民與之浴血作戰呢?又是誰的魅力能令他們拋棄故園、萬里追隨呢?
旅途中不容思索,當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行程總是和蔣介石失之交臂。我們沒能去慈湖,但當時聽說,慈湖的陵寢用地是蔣私人出錢,讓緯國託人買的,為何要輾轉請託呢?因為他怕讓別人知道是蔣家買的,原地主會坐地起價。中正紀念堂也沒去成,到近日才聽朋友轉述,說那裡已被改為民主紀念館,"但蔣公紀念辦公室還保留著,陳列的物品很簡樸,顯眼的是書櫃,共5座,書籍包含四書、五經、《左傳》等;小書櫃放曾文正公家書、《禮記》等,還有英文、日文書;宋美齡畫的兩幅畫和文石彫刻的海棠葉中國地圖是僅有的裝飾品"。
其後開始關注那一段並為遠去的歷史,慎終追遠、正本清源本也是中國傳統讀書人應守的本分功課。事實總在不經意處慢慢顯現。雖不敢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但歷盡滿目風霜,再閱讀60年前的史料典籍,總有種撲面而來的透明感讓我們洞徹真相。蔣介石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定位和民族功勛?相信還不到下結論的時候,但是對於坊間、網路流傳的他的一些罪責,總可以從關節處細說分明瞭。
- 關鍵字搜索:
- 一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