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解密中國古代官員如何上班

作者:完顏紹元  2009-11-26 20: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歷史的細節遠比今天的電視劇精彩。完顏紹元的《中國式官場--回望千年潛在規則》一書,通過史料碎片綴織拼接的方式,復原了古代官場的些許風貌和具體細節,讀來饒有趣味且意味深長。

雞鳴即起

古代的上班下班時間,和現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體時辰上又 比現代一般機關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與農業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作息習慣相適應。《詩經·齊風·雞鳴》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雞已經叫了,上朝的都已經到了;東方已經亮了,上朝的已經忙碌了(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雞鳴即起準備上班的傳統,至少在春秋時代就已形成。往後,這個時段逐漸定型為卯時(早晨五至七時)。

由中國傳統的行政體制所決定,古代公務員的所屬機關,可分中央和地方兩類。凡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職務所規定,必須參加由君主親自主持的最高國務會議,通稱朝會,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稱"朝參"。朝會有大朝、常朝等區分。《梁書·武帝紀》裡有一篇梁武帝的詔書,道是一切國務,必須先在朝會上諮詢大家的意見,所以百官應該"旦旦上朝,以議時事,前共籌懷,然後奏聞"。也就是說,除法定的節假日外,這種具有實際內容的常朝,幾乎每天都要舉行。倘是君主生病或怠政,所謂"從此君王不早朝",那便是例外了。

借光行路

上朝規矩,除一二品大員年高者,特賞可以騎馬或坐椅轎外,其餘人一律步行入宮;又因隨從不得跟入的緣故,沒人給你舉燈照明。說是黎明開會,但若是把從宮門步行到朝殿(開會的大殿)這段距離算上,加上御史整隊、等候傳呼,得提前一些時間抵達。明高啟《早至闕下候朝》詩雲:"月明立傍御溝橋,半啟拱門未放朝。"所述便是常參官提前到達的情景。適值黎明前的黑暗,進宮之後,叫人如何擇路而行?據《天咫偶聞》記,明代紫禁城皆有路燈照明,天啟時太監魏忠賢當權,才下令盡廢路燈,方便夤夜出入。

其後,該制度又為清朝繼承,紫禁城內,除朝房及各門外,絕無燈火,理由為消弭火患。結果便是百官"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想像其萬一相撞或"追尾"之情景,唯有《三岔口》可比。因為無燈照明,還發生過有人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如按現在的制度,當視為工傷死亡,應予撫恤。

當然,這種上班時的犧牲絕不會發生在王公大臣身上。清制,凡親王與部堂長官上朝,皆有專人打燈引至景運、隆宗二門;軍機大臣則有角燈導入內右門。還有,奏事處官員、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因為他們提前送到的各種文件和報告或許會成為皇帝在朝會上提出討論的議程,因而也特許給燈。上述這些燈火,就是廣大"無光"上班族防備工傷的借光之源。大體辦法,各自趕早,如等早班車似的站在東華門外,遠遠看見有燈過來,便蜂擁而上,亦步亦趨。沒趕上這趟的,只好再翹首以盼下一個"有光"上班族到來。

可惜,導演們拍了這麼多清宮題材的影視劇,從未落實過這個"借光上班"的真實細節。

来源:新三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