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宏偉目標已變成天方夜譚 (圖)


德國自由撰稿人史明參與策劃和拍攝三峽的記錄片《揚子江邊中國的狂妄》獲獎

由德國第一電視系統贊助拍攝的反映三峽的記錄片《揚子江邊中國的狂妄》獲得了2009年歐洲環境電視與新媒體節最佳記錄片獎。

近年來,有關三峽的爭議不斷,人們也越來越擔心三峽大壩建成以來對環境、水流、地質、氣候等諸多方面的影響。

德國自由撰稿人史明參與了該記錄片的策劃與拍攝。

他來倫敦領獎時對中文網記者凱露表示,能夠獲獎既感到榮幸,同時也感到意外。

音頻:德國自由撰稿人史明就獲獎記錄片接受中文網採訪

參與角逐的同類記錄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七部片子。

史明認為他們的影片獲獎說明以三峽為代表的中國環境問題得到了歐盟方面的高度重視。

獲獎

據史明介紹,1995年三峽開工後不久他們曾拍攝過一個有關三峽的記錄片。12年後,當他們得知2009年三峽將要竣工時,希望拍攝一個三峽由宏圖變為現實以後的片子,作為一個反思。

該片在2007年開拍,共用了7個星期,2008年播出。記錄片曾在德國第一廣播電視系統、德法合辦的電視臺Arte以及美國舊金山電視臺播放。

它曾獲得2008年德國巴伐利亞電視記錄片獎以及舊金山的環境獎。

震撼

史明認為拍攝這部記錄片給他的最大的震撼首先就是三峽所帶來的環保方面的負面影響所涉及的面如此之廣是以前所沒有想到過的。

第二個震撼則是這麼多年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及中國關於三峽問題爭論之激烈程度。

天方夜譚

史明說三峽已經成一個既成事實,要想把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其中一個補救的辦法就是要放棄三峽宏偉藍圖中三、四個目標中的至少兩個。

比如說當初建設三峽的目標是發電、航運、防洪和灌溉。

那麼,現在可能要犧牲相當一部分航運的利益,同時,發電也要考慮在一定程度上退後一步,以便保護長江水繫在基礎農業灌溉和防洪上所發揮核心的作用。

史明表示按照當初建設三峽大壩時的宏圖,要實現三大目標,現在看來已經是天方夜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