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臺灣變小了 4處海岸線退縮

 2009-11-22 22: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專家警告恐遭吞噬入海

臺灣海岸線正在改變。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一項衛星調查,四年來,受上游水庫、攔砂壩,甚至河川盜採等因素影響,宜蘭蘭陽溪南岸、臺北淡水河口至桃園觀音、新竹香山金城賞鳥區一帶、苗栗後龍溪口附近至大安溪口北側等四處,海岸線正在倒退中。

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提出警語,假如趨勢不變,不僅影響未來這四處國土規劃或海岸工程,當地球持續暖化,這四處也將是臺灣最早被吞噬入海的國土。

這項調查是依據九十四年度到九十七年度執行的「地質環境與資源動態監測計畫─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影像應用」計畫,以 找出在這四年期間呈現侵蝕狀態的海岸區域。

侵蝕速率最快2.86米/年

對臺灣北部及東部海岸進行判釋分析之結果顯示,與三十年前之影像相較,蘭陽溪口以南地區以侵蝕為主,以北則以堆積為主,其中蘭陽溪口北岸長期平均堆積速率可達四.六七米/年。其他地區,如三芝、福隆、磯崎等,長期平均侵蝕速率約在一.七七至二.八六米/年之間。

林朝宗解釋,海岸線後退除自然海水沖蝕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上游的砂不見了。他說,政府基於民生、工業用水或灌溉,在上游興建水庫,或是蓋攔砂壩,都會造成原本應流到出海口淤積的砂被攔走;甚至河川盜採砂石,也造成砂被搶走了,都造成這些地區海岸線退後明顯。

而根據最新衛星資料,蓮花、莫拉菲、莫拉克及芭瑪等四個今年襲臺的颱風,颱風波浪及暴潮效應產生的海水倒灌,對海岸造成侵蝕;在暴風範圍外的海岸,沿岸流會帶來侵蝕區或河川輸出的沉積物,使海岸造成堆積現象。

颱風環流或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帶來的豪大雨,所引發崩塌或土石流,若再加上河岸潰堤,容易造成海岸低窪或地層下陷地區淤積大量泥砂,例如莫拉克颱風在屏東林邊、佳冬等地區就造成大量泥砂淤積。



来源:自由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