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歐巴馬訪問中國難有成效
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抵達北京;這是他的首次亞洲之行,令各方矚目。雖然從訪問的排序(中國排南韓之前)和時間安排(七天亞洲行,四天在中國)等,都可看出歐巴馬不同於前任總統布希,而更青睞中國。但從中美兩國的重大分歧來看,歐巴馬的中國之行,結果很可能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成效。雖然已有數百名中國維權人士聯名呼籲歐巴馬,希望他在訪中期間向胡錦濤施壓,推動中國人權改善。但這種期待很可能落空。因從歐巴馬上臺後的表現來看,他對獨裁國家、專制政權等,更多強調的是合作對話,而不是堅持原則理念,因而早就有西方媒體批評他妥協。他的對外政策,也不像前任布希那樣,強調向全球推廣民主自由。所以在這方面,很可能他不會有什麼作為,雖然民主黨曾以呼籲人權而著稱。
白宮幕僚崇拜毛澤東
歐巴馬由於在成長過程中一路受到崇拜共產主義的導師和朋友們的影響,成為美國極左派;不僅直到今天都心儀社會主義,也明顯對共產主義沒有清晰深刻的認識。在他任用的官員中,曾傾心共產主義的人,能列一個可觀的名單。像歐巴馬的白宮聯絡主任竟公然宣稱,殺人魔王毛澤東是她最喜歡的哲學家。這些絕不是孤立、偶然的現象。它可預示歐巴馬的對中國政策。
最近象徵共產陣營崩潰、自由世界勝利的柏林牆倒塌二十週年紀念,西方主要大國元首,像法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還有俄羅斯總統,以及戈爾巴喬夫、瓦文薩等,全都出席了這個隆重的紀念活動。因為柏林牆的倒塌,象徵著冷戰結束、肆虐二十世紀的共產主義的終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作為自由世界代表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竟然拒絕出席這個紀念儀式。不可想像里根總統、或者布希父子總統會不出席這個儀式。後來在包括左派媒體的批評下,歐巴馬才寄去一個演講錄像帶。歐巴馬並不是缺乏出國訪問的興趣,上臺6個月,就出訪了17次,平均10天出國一次,超過美國歷任總統同期出訪次數(布希9次,里根和卡特只有2次),創了記錄。
發展經濟換取「沉默」
在台海問題上,雖然歐巴馬可能不至於惡劣到像他的前任民主黨總統克林頓一樣,在共產黨的地盤對民主的臺灣說「三不」,但也很可能只是附和北京的一個中國,卻不刻意強調《臺灣關係法》。他究竟會怎麼表態,當然令人關注。
台海專家認為,這次美國總統的中國之行,人權和臺灣問題,都不會是重點;最主要將討論今年七月在華盛頓「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歐巴馬致辭時強調的四點:經濟合作;氣候過暖;防核擴散;全球反恐。
在第一個問題上,中美雙方達成重大協議的可能性不大,因歐巴馬政府不久前對中國輪胎等大幅增稅,被北京視為「貿易戰」。而中國為自身經濟利益,不可能在關稅、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上做出大幅讓步。
第二在氣候過暖上,中國也不會有承諾。雖然下月在哥本哈根要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但北京不可能像歐巴馬政府那樣要制定保護環境的高標準,限制經濟發展;因北京的目標是以發展經濟換取民眾「沉默」( 不反抗),以維持政權穩定。
第三防止核擴散,在亞洲主要是阻止北韓發展核武。在這個問題中,中國也不會做出真正讓步。北京對平壤是有制約力的,因北韓90%的能源和糧食等,都從中國進口。但胡錦濤政府絕不會去真正解決北韓核武問題,因為這是北京跟美國討價還價的一個重要籌碼。可中國又不會完全拒絕美國,而會像以往一樣,跟華盛頓週旋,忽悠歐巴馬。
最後在反恐問題上,北京會同意合作,但會偷換概念,把新疆人要求人權的呼聲和抗爭,納入所謂反恐,以這個理由鎮壓新疆的獨立運動。
「中國不通」損害臺灣
歐巴馬對台海問題,對中國問題,都認知有限。他唯一發表過的有關亞洲政策的文章,曾五次提到中國,沒有提到臺灣;而且主要是強調跟中國建立友好關係,隻字沒有提到中共軍事崛起對臺灣的威脅。
歐巴馬的亞洲事務顧問貝德,是曾對臺灣說三不的克林頓總統的國安會成員;在去年俄國軍隊侵佔喬治亞事件時,貝德還與前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包道格合寫文章,要求臺灣不要惹惱中國,沒有一句提到臺灣在國際上被中共打壓,臺灣人民的選擇權利等根本性問題。所以臺灣不能指望歐巴馬這次中國之行中,在台海問題上做出保護臺灣的姿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曹長
來源: 自由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L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