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錢學森生命最後階段的最後一問的答案(圖)
本週,香港媒體關注的焦點主要有:錢學森晚年提出"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的問題,答案到底在哪裡?曾蔭權民望低下,其原因又在哪裡?德國之聲摘編如下:
《蘋果日報》發表李怡的文章,題為《試為錢學森的最後一問作答》。文章寫道:"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逝世,備極哀榮,海內外對他一生貢獻,交相讚譽。內地媒體在介紹錢氏生平時,有提到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前來探望他的溫家寶總理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中國航天之父提出的問題真是太大。大到讓溫總理立刻約見了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提出錢老的問題。幾位校長的回答是:老師不行......不是大學出問題,是基礎教育出毛病了......。各大學校長的回答顯然沒有點出癥結所在。實際上,正是錢學森本人,在五十年代時的一些作為,就足以回答這問題。"
文章寫道:"錢學森1958年分別在《人民日報》和《知識就是力量》上撰文,以科學論證的方式,宣稱糧食畝產幾萬斤是完全可能的。另外,網上又有網民貼出錢氏在1958年6月16日《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論證一畝地可以生產160萬斤蔬菜。......錢學森逝後,他的這些舊賬被網民翻出來,許多人認為錢應為大躍進災害負一部分責任。然而,筆者想到的,是錢剛回國幾年,在那種革命熱氣騰騰,政治熱情鋪天蓋地的氛圍下,寫出並非他本行(他絕非農業專家)的「科學」文章,實際上是一個科學家被極權政治所擺佈的作為。他可能是奉命,可能是領會最高領導的意向,可能身不由己,總之他是在那種政治環境下失去了自我的獨立思考,以致插手到他不瞭解的知識領域。......錢學森在1955年回國,當時美國軍方有將領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他回國後,毛澤東對他說:「對我們來說,你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多啦!」結果,十一個美國戰俘,就換回了相當五個師的錢學森。用周恩來的話說,「太值了!」然而,對美國這個尊重個人價值的國家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世界。錢學森要去中國,十一個戰俘要回美國,這是對他們的自由意志的尊重,沒有數量上交換值不值的問題。正是這種對個人、對自由的價值觀,這種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造就了獨特的創新力量、不斷冒出傑出的人才。"
李怡的文章接著寫道:"內地網民有人認為錢學森應為1958年那幾篇也許害死許多人的文章道歉,但真正應該道歉的是掌權者,是執政黨。如果做出了這麽多的殘民禍事,一句道歉都沒有,只能說這是一個缺乏包容、扼殺自由精神的國土。中國現在老講「科學發展觀」,卻不知道科學精神之一是有錯必糾。沒有這種精神祇能產生出技術人才,又怎能培養出真正傑出人才呢?"
- 關鍵字搜索:
-
港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