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黃有黑氣 中國史上黑子的記錄(組圖)

 


黑子是太陽表面的氣體漩渦,由於其溫度比太陽其它部分的溫度低,所以光芒也較之其它處幽暗一些。從地球上看,彷彿是太陽表面出現了黑色的斑點或斑塊,所以又稱日斑。關於太陽黑子,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觀測記錄。大約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書中就有【日中有踆烏】的記述。

現今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太陽黑子記事,是載於《漢書·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現的太陽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這一記錄,將黑子出現的時間與位置都敘述得詳細清楚。歐洲關於太陽黑子紀事的最早時間是公元807年8月,當時還被誤認為是水星凌日的現象,直到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1660年發明天文望遠鏡後,才確認黑子是確實存在的。

而在此之前,我國歷史上已有關於黑子的101次記錄,這些記錄不但有時間,還有形狀、大小、位置以及變化情況等等。

難怪美國天文學家海爾會讚嘆道:「中國古代觀測天象,如此精勤,實屬驚人。他們觀測日斑,比西方早約2000年,歷史上記載不絕,並且都很正確可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