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示警 大陸經濟恐二次探底(圖)

同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任教的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與許小年直言,大陸經濟免不了將二次探底,而北京當局應著重長期經濟成長,而非僅注重短期經濟刺激。

本職為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吳敬璉,昨(30)日在上海參加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對話」節目錄影時表示,2006年以來,中國大陸在談到總體經濟政策及分析時,最大問題就是把用短期分析取代長期經濟成長。

他認為,目前大陸經濟情勢走穩是短期現象。

在經濟三大支柱中,出口比上年度同期少了15%,消費也沒有起色。

全靠投資支撐,才創造今年前三季大陸經濟成長率7.7%的成績。

但吳敬璉強調,以人民幣4兆元加上銀行信貸10兆元的這種寬鬆貨幣政策的方刺激經濟方式,不可能長此以往,否則明年大陸經濟會不穩。

中共官方真正應該做的,是改變大陸經濟的成長模式,轉為依賴技術進步及企業增加活力所創造的經濟利益。

然而他承認,大陸官員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改變國家經濟成長模式的看法。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同樣說得露骨。

他說明,中共官方為了刺激經濟而快速燒錢,這種方式不能持續下去,因為三至五年後將為銀行業帶來龐大壞帳,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許小年說:「短期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發展,將為未來中國帶來巨大的成本。」

他警告,由於大陸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現行寬鬆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又可能無以為繼,明年大陸經濟免不了二次探底的命運,估計時間將在第二季之後。

許小年說明,北京當局現行經濟政策有兩大問題。

第一,中共官方正在籌措今年第四季與明年的財政收入,因此稅務機關積極收稅,這導致民間企業降低開支以應付繳稅需求,進而縮小民企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

第二,大陸經濟管制太多。北京當局本應鼓勵民間投資,但目前民企想投資的產業,大多產能過剩。

例如大陸國家發改委數週前點名的鋼鐵、風力發電及多晶矽等。

即是是沒有產能過剩問題的產業,民企也面臨投資門檻過高的問題,導致國有企業反而佔更大比重。

許小年認為,為瞭解決這種問題,並平衡出口將無法恢復過往榮景所造成的真空,大陸政府應該取消國企對部分產業的壟斷地位,進而提高民企發揮空間,以及民間消費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