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黑錢」 炒爆香港房價

今年初以來,國際游資四處流竄,新興國家股、樓、匯價齊鳴,其中香港房市升幅凌厲,極受矚目,港島半山一幢新豪宅的高層單位,成交價創下每平方尺港幣7萬元的世界記錄,暴露中港經濟融合過程中,陸資對於香港房屋市場起伏威力之鉅。

香港是小型的開放經濟體系,房屋市場一向敏感。回歸大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推出每年興建8.5萬個單位的政策,卻碰上亞洲金融風暴,房價急跌六成,成為後來提早黯然下臺的遠因,以至現任特首曾蔭權一直戒慎恐懼,限制房市供應量,推行被視為矯枉過正的"勾地政策",由地產商主動勾地才拍賣,導至今年以來只推出5,000餘個私人住宅單位,遠低於董建華甚至英殖民時代的供應量。

供應量少,國際游資在低利息政策下滿溢,房價自然上揚,但陸資湧入,更至狂飆之勢;根據香港法例,市場沒有披露買家身份及涉及金額的義務,這種被理工大學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智文教授批評為"單方面資訊不平衡"的市場型態,到底陸資推高香港房市的力度多大,很難提出實質論證,但從地產代理業界和新聞界的經驗,陸資的威力不容置疑。

一、 首先是投資移民。根據香港信報前任總編輯練乙錚的推算,今年前三季香港推出價值過港幣千萬元的新豪宅中,有六成六買家為陸資,至於500萬到千萬元的買家,也達六成;另外該報研究部統計只有14%的陸資買家,以千萬豪宅為對象,可見陸資在港房市的浸透力。

二、在大陸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下,大批陸客經常往來香港與深圳,也是今年以來香港中價位房市的重要客源。以新界北區為例,優質物業的買家估計達三成來自陸資。

三、中港間的地下錢莊越趨活躍,更是香港這波房價飆升的更重要力量;在大陸外匯管制下專營人民幣與港幣通匯的地下錢莊,近年更廣推到大陸沿海省份幾近每一個城鎮。福建一帶普遍稱之為"黑錢",除用來避稅外,也順道不問價錢炒賣樓宇,順道洗錢。今年以來大陸要求幹部申報資產後,"黑錢"明顯大幅加增多。

1997年香港房價飆高時,陸資也是重要的動力來源,然而當時的主力是國企財團挪用公款炒賣,這次涉及的卻以個人為主,而且範圍遍佈全港各區。目前美元持續看貶,港幣在聯繫匯率制度下,自然也處於貶值通道。從經濟角度,陸資狂掃香港物業,可以說是不理性行為。

一位從泉州到港開戶的陸客卻笑說:"避稅、來回炒賣、洗錢,怎麼會不理性呢?"有經常接觸大陸買家的房產仲界業人士也解釋說:"對部分國內(大陸)人,在港有物業,不但是身份象徵,也為未來或者下一代部署。"

"大陸黑錢"會不會在這波香港房市飆升興風作浪後,跑到臺灣"兜個圈"?研究兩岸三地經濟互動的香港財經學者簡澤源肯定這種情況的可能性。"臺灣和福建才一水之隔,香港的金融監管一向比臺灣做得好,相對地臺灣的地下經濟一向嚴重,臺灣當然很大機會是陸資下一個流向的目的地。"

港府在輿論壓力下,已積極回應房市飆升的議題,然而全球利率動向未明,港府只敢拋出口惠而不實的措施,也暴露香港急速朝中港經濟融合發展,政策未能跟上市場變化的窘局。

本文留言

作者陳競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