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員前仆後繼下海經商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大量黨政官員和政府幹部下海經商,為自己積累了巨大財富。中國媒體透露說,黨政官員下海經商的人數以十萬計,而且至今仍在快速增加。

三十年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波黨政官員下海潮。中國的中國週刊報導說,其中九十年代的官員下海浪潮規模最大,僅1992年一年,就有十萬名中國的黨政官員辭職,下海經商。報導以深圳市原副市長葉澄海和武捷思為例,介紹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官員下海經商浪潮。葉澄海86年辭職創立公司,現成為擁有三十多億財產的大富豪,而後者先管理廣東的國有企業,然後跳槽成為職業企業經理人員,年薪高達六百萬。

廣東的一位政府官員霍先生表示,官員下海經商在當地非常普遍,但級別一般比葉澄海和武捷思低。

" 這個話題已經不是現在,我記得應該是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很熱的一個話題。就是地方裡面中層比較多,就是真正地到了那些很大的那些官員,從我的印象裡面比方說那個市長,他根本就不需要再做生意。我個人的看法就是什麼呢,如果他一但有那個權力的話呢,他在那個位置有很多方式去賺錢的。"

他表示,通常的情況,是政府官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官場關係脈絡,與親朋好友設立的企業進行合作,等到企業盈利穩定之後便辭職下海。

" 因為畢竟在政府部門裡面它也有很多的限制嘛,最簡單的就是,你是有錢,想開輛寶馬,如果在那個位置,你不敢開。這樣他出來了愛幹嘛就幹嘛。官員系統裡邊呢它還是你不管他成不成文嘛,他還是有很多的制約在裡面。表面上的東西他一定還是要遵守。其實,這個過程從我的看法來講呢,就是一個洗錢的過程,說實在的。他把那個錢洗白了,一句話。"

美國泛美投資集團副總裁草庵居士,過去經常往來中國大陸和美國進行各類投資項目。他對自由亞洲電臺說,通常而言,中低級官員下海多,而高級官員很少下海。

"通常都在處級左右的官員,處和處以下的官員他們會去下海。真正到了局一級,一個部門的執掌的權力的時候,他們真的是不需要下海,他們只要說說話就自然會有人把錢送上來。"

中國週刊的報導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深圳之後,中國出現了歷來規模最大的官員下海浪潮,其中包括現任中共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弟弟薄熙成。曾任北京市旅遊局長的薄熙成,1992年辭職下海經商,現任北京六合興科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草庵居士表示,官員下海在四十多歲到五十歲左右最多,原因有好幾個。

" 現在通常的情況就是中國政府官員他們當官到了一定位置的時候,他們往往在50多歲的時候,他們就願意下海。也就是到官場最後的那段時間競爭。他一旦到了 60歲到65歲之間的時候,往往就要換人,換人的時候就有人會迫不及待地打他們,要揭發他們,因為要讓位。差不多的時候就趕緊,要‘跳傘降落',弄到最後就打著其目的,就是自己要去經商。經商賺不賺錢,反正隔一兩年就說自己有錢,暴富的錢。"

廣東的霍先生也表示,許多官員以自己的職權和關係網與企業合作獲取利益,如果謀取的利益巨大,通常也會選擇辭職下海經商。

2000 年以來,中國官員下海的趨勢仍在延續,而官員級別也越來越高。其中包括原上海市虹口區區長程光,2005年下海出任印尼三林集團中國區總裁;原中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劉從夢, 2002年1月30日,出任科龍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溫州市前副市長吳敏一,2003年辭官下海,擔任惠利瑪商業物流連鎖機構總裁等。

草庵居士表示,中國的社會制度決定了商業經營活動和政府官員必須密切合作,而政府官員近水樓臺先得月,辭職下海經商,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留言

作者石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