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談法蘭克福書展感受 (圖)

 

中國異議作家戴晴

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已經落下帷幕,而主賓國中國在本次書展上的表現卻依然是人們討論的話題。來自北京的戴晴女士是少數幾位有機會全程參與本次書展的中國獨立作家之一。圍繞著她是否能夠出席書展活動併發言,法蘭克福書展方面和中國代表團進行了多次"角力"。而戴晴也成為了德國媒體瞭解中國民間聲音的一個重要渠道。在書展過後,戴晴對於這幾天的經歷有怎樣的感受?對於中國作為主賓國的表現又會作出怎樣的評價呢?本臺記者在戴晴離開德國之前,對她進行了專訪。

德國之聲:戴晴女士,您這次全程參與了法蘭克福書展的活動,其中還包括了9月份的那次討論會,首先請您作為一名作家,作為一名參與者,談談對於這次書展的總體印象。

戴晴:我覺得,這次書展是中國自從30年以前確定了改革開放政策後,國際社會對中國一直報有的,"這是一個重要國家,回到國際大家庭來"這個態度的最新一次的體現。30年來,只要中國有機會回到國際大家庭,他們基本上都是非常熱情地敞開胸懷,歡迎中國回來,這次也是這樣。可惜的是,中國有這樣一種心態,"你們不用管我們的事,我們有自己特殊的國情,我們養活13億中國人不容易,我們還要堅持我們的意識形態,在自由人權等基本人權上,我們有自己的處理辦法,所以你們也別管我。除了有GDP這樣的硬實力,導彈大炮,我還有'軟實力',從奧運,從媒體的高峰會一直到法蘭克福書展,都是要顯示我的'軟實力'。"我自己問了周圍很多人,包括德國人,我覺得中國政府沒有達到他的目標,花了那麼多納稅人的錢,想展示自己的'軟實力',但人家不買他的帳。所以這次只是花了很多錢,給這些出版系統和文化系統的官員又一次秋天到歐洲來旅遊和購物的機會。可是對於全世界瞭解中國從改革開放以後,在最基本的自由人權民主,你們往前走了多大步,現在情況怎麼樣啊?這個真實情況,不但沒有提供出來,而且適得其反。

德國之聲:這次法蘭克福書展期間,很多媒體在報導有關主賓國中國的情況時都提到一個遺憾之處,就是中國官方代表團與民間"異議"作家之間沒有進行任何直接公開的對話交流,而法蘭克福書展的宗旨就是給各種不同的聲音提供一個對話的平臺和機會。您是否也對此感到遺憾呢?

戴晴:當然遺憾,而我不僅僅是停留在遺憾上,而是努力爭取機會。你們(中國官方代表團成員)老躲著我,可是我是中國人啊,我在中國生活寫作啊,我希望把我和我的朋友們,以及普通中國人生活的真實情況告訴大家,我也希望和你們交流交流。你們這個政策怎麼那麼糟糕啊?你要跟我解釋解釋。比如說書號制度,比如說為什麼《出版法》就是不出臺。我一次一次地試圖和他們接觸。他們從展館的安排就開始計畫,中國的展館是第6展館,那麼就把請我發言的德國筆會的小攤子放在3號館,都離得遠遠的。那也沒關係。他們不是有一個論壇要與德國媒體見面嗎?那我也去參加,我就希望他們能回答我的問題。我終於可以和中國的官員,比如新聞出版總署、出版管理局的局長,我終於可以和你面對面了,你總要回答我一個問題吧。嘿,(接受提問的時候)不叫我,散了以後我再去找他吧,人沒了。所以我不僅僅是停留在遺憾,我在努力爭取機會,他們也不給我。我就奇怪了,你是我們供養的,我們納了稅,讓你們好吃好喝,就是讓你們辦好事的。現在我覺得你們做得不好,我想告訴你哪裡做得不好,也想問問你有什麼困難。在國內不讓我問,到了這兒了,我們倆就面對面了,你都不讓我問,那到底是為什麼?你是過於強大了,還是過於心虛了?

德國之聲:您的話讓我想起臺灣作家龍應臺女士的一番話,大意是"(中國政府)連高行健都不敢面對,請免談大國崛起"。近十幾年來,中國一方面經濟實力強大了,"硬實力"有目共睹,而"軟實力"方面也在努力推動,但從某種角度而言,又往往讓人覺得底氣不足,或者像您說的"有點心虛"。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戴晴:我不太同意你說的"'硬實力'有目共睹"。大家的一個誤解,所謂的'硬實力'就是看GDP,還有就看北京、上海蓋了多少大樓,中國有錢人出國買多少奢侈品等等。這個真的不是'硬實力'。如果中國要是有最基本的人權民主自治的權利的話,那麼中國實際上的廣大人口的市場和創造力,比現在表現出來的要好得多。所以實際上,一黨專制的中國政治體制是妨礙了中國的'硬實力'達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軟實力'就更不要說了,人家根本就不接受,"我們的事情你們不要管,我們有自己的人權標準",劉曉波這樣的很多作家就抓到監獄裡,人家怎麼可能接受呢?所以'軟實力'他也沒有展示成。

德國之聲:在書展剛剛結束的時候就傳出消息,書展主辦方解除了與負責主賓國項目主任裡普肯的合作關係,理由是他難以與中國在主賓國有關的問題上進行協調。您在書展前後與裡普肯打過很多交道,比如在9月份的討論會上,您首先受到邀請,後來又被撤回,最後還是被邀請參與。您怎麼評價這個人以及有關他去職的消息呢?

戴晴:只有像我這種在中國政治文化環境中泡大的人,才知道,怎樣在堅持原則的時候利用靈活的手法,在利用靈活手法的時候又表現出你實際上是有高瞻遠矚的想法的。我真是很同情他,因為說得最簡單的,他是受"夾板氣",中國要展示'軟實力',其勢洶洶,德國媒體是不怕的,德國民眾是不怕的,可是作為一線工作的裡普肯,他有的時候就失了分寸,進退失據。所以最後就落得了這麼一個結局。不能說他是個壞人,他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他的智慧、定力,在運作複雜局面的時候,他有點進退失措。第二是,我非常深得感慨是,如果按照裡普肯做錯的,或者做得不是十分妥當的這點事,在中國算什麼啊。我可以說,在中國官員和民眾之間這樣的事情每秒鐘都在發生。只有在民主制度、民眾的理念和民眾的思想越來越成熟的這樣的社會,才會對經手人,他也許是官員,也許不是官員(記者註:裡普肯是書展主辦方僱員,並非官員),作出這樣嚴厲的制裁或者是處置。所以真是感慨萬千,我自己受了點小小委屈,咳,在中國受的委屈比這大多了。我都能承受,而且我非常高興,自己的這一點小小委屈換來了事情更一步向前推進,把本來遮著蓋著的事情放到光天化日之下,這都是好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