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六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中共為建政六十年做大壽,極儘自我讚頌之能事。中央辦公廳"以黨代國",下達"國慶六十週年口號",自己諂媚自己,自己擁護自己,自己誇自己"偉大、光榮、正確",真是古今奇觀。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意思是要打破常規,摒棄循序漸進,要多快好省、大干快上,使中國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立竿見影。然而只爭朝夕這個 "爭"字,在漢語裡也有另外一個意思。比如唐代詩人杜荀鶴的《目遺》這首詩有這樣的句子:"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在這裡,爭幾多就是"差幾多"的意思。

又比如,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舟中夜坐》這首詩,也寫道:"與月隔一簟,去天爭半蓬。"在這裡,"爭半蓬"即是"差半蓬"。直到今日,廣東話和陝西方言裡這個"爭"字都是這樣用的。所以,這篇評論的題目《六十年太久,只爭朝夕》,這個"爭"字,也是這個意思。

中共這個一黨專政政權的消亡,是否"只爭朝夕",還不好斷言,但恐怕它不會再有下一個六十年了。以極權體制在世界文明潮流中已成孤家寡人,加上國內民怨沸騰,邊疆騷亂此起彼伏,中共也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近期中共四中全會的焦點就是要抓緊在新時代下"黨的建設"。然而不管怎樣,中共奉行一黨獨裁的決心和意志沒有一絲一毫的鬆動。

早在今年二月,中共中央就制定《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規劃》,在"國慶六十週年" 前夕開始推行,據報導,該規劃要選拔一千名省級幹部,六千多名地廳級幹部,四萬多名縣處級幹部。由此看來,中共是鐵了心打算萬世執政,更對權力的香火永繼自信滿滿,並大張旗鼓地為後十八大打造第六代"接班人"了。

中共核心權力的傳承,歷來離不開刀光劍影,建政之前就是如此,每次核心換屆都要惡鬥一番,後一任非要讓前任身敗名裂不可,試看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和在爭權鬥爭中失敗的張國燾,哪個有好下場?建政之後,權力鬥爭更要人頭落地,劉少奇、林彪都死於非命。到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又回歸到建政前的老模式,人頭保全了,卻無好果子吃,就像晚清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關進瀛臺,幽囚至死。

到了江澤民、胡錦濤兩朝,這個惡性循環似乎已經終結,但卻墮入另一個迴圈,就是去優存劣的逆向淘汰。如果說江澤民上臺是因為六四大動盪,還有點"臨危授命"的意思,胡錦濤則完全是這個逆向淘汰機制精心篩選出來的庸人,連同他倚重的團派,也是庸才充斥。共青團系統多年來按中共這臺母機流水線,源源不斷生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所謂又紅又專,唯紅為重,至於"專",團派絕大多數是政工幹部,他們的又紅又專,"專"的就是政治工作。

連胡錦濤自己,原來是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的,卻被黨委留校做政工幹部。他原是清華團委文娛委員,能歌善舞,打得一手漂亮的乒乓球。一九六五年《人民日報》組織座談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胡錦濤就代表清華學生發言,這段文字保留至今,在網上被轉貼無數,從中足以看出共青團的精英是什麼水準。更何況,其後嚴酷的政治生態和狂暴的革命運動,竟連胡錦濤的文藝細胞都烤乾蒸發,使其蛻變為今日乾癟無味的樣子。

依照這個逆向淘汰模式,現在正推行的《2009-2020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規劃》,篩選出來的第六代接班人是什麼素質,可想而知。以一代不如一代的這個幹部流水線運轉下去,中共真能香火傳承到2020年嗎?就算勉強支撐到那個時候,再走下去又該怎麼辦?還是回到那句話--六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