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無緣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不應怨天由人

對於德國作家赫塔.米勒獲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北京大學德語系老師潘璐表示,關注政治是她獲獎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也與其個人經歷有著很大關係。據《南方都市報》今天的報導,針對德國作家頻頻得獎這一現象,潘璐認為,現在文學有了新的發展,也就是跨文化發展。所謂"跨文化"指的就是,那些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學習經歷的作家所創作的作品,尤為重要的是,具有在不同政治體制下的生活經歷。而這次得獎的赫塔.米勒,正是這種情況。

那麼,人口佔到世界五分之一的中國,為何至今卻仍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呢?對此,有評論寫道,雖然該獎項難以擺脫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但是,那些超越語言和國界的偉大作品,都能激起全人類的思想共鳴和審美感受。因此,當中國作家埋怨文學獎評選上的雙重標準和文化偏見時,更應該反思的,還是自已的文學創作是否具有打動全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呢。

《聯合早報》上作者張敬偉的文章接著說,考查當代中國文學的現狀,確實讓人尷尬不已,難怪德國漢學家顧彬會毫不客氣地說:"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呢。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的"錯"字風波更是對中國文壇的莫大諷刺,不僅如此,當今更出現了"小說死了"的哀嘆。綜上所述,中國當代作家又有哪一個具有獲得諾獎的水準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