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改運動受害人 要求當局平反

一批中國土地改革運動的受害者及遺屬,在土改運動62週年前夕舉行紀念活動,呼籲中國政府承認歷史錯誤,平反土改運動,並建立永久性土改受害者紀念碑。

土改運動始於1947年10月10日中共在西柏坡頒布"中國土改法大綱",在大陸各地掀起土地改革運動。土改運動持續到1949年中共建政以後,期間強行沒收大量擁有部分土地、生活較寬裕的農民財產,並隨意將這些農民劃分為地主和富農。

美國之音報導,據"中國平反土改運動"發起人譚松年表示,血腥的土改運動導致逾兩百萬地主死於非命,其後代淪落為中國社會賤民,在參軍、入黨、求學等方面受到株連和影響。

在土改運動62週年前夕,譚松年和一些當年受害者在廣州舉行悼念遇難者冤魂的活動,呼籲中國當局為這場運動平反。

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死後,中國大陸展開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大批在政治運動中受害者恢復名譽,並成為敢講真話的英雄,例如人民日報記者劉賓雁等。一些右派的子女,如章詒和等拿起筆,記錄父輩的遭遇和苦難,出版"往事並不如煙"等記錄歷史的書籍。

然而,中共對土改被打成地主的處理方式和右派不同。總部設在紐約的中文政論刊物"北京之春"主筆胡平表示,"地主只是摘帽,那好比罪犯刑滿釋放。地主並沒有平反,他們過去那段歷史仍然是一片不准觸動的禁區。因此,倖存的地主不得不繼續沉默,而他們的後代則習慣性地繼續迴避"。

在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中,私有產權概念重新獲得合法地位,甚至提出資本家可以入黨,保護私有財產列入憲法。

胡平認為,保護私有財產入憲理論上已經為否定土改掃清最主要的障礙,但今日中國之荒誕正在於,很多事情其實只隔著一層紙,無需費多大氣力就能看穿,但只要當局一如既往地捂著蓋著,多數人也就習以為常,不去探究那層紙背後的東西。例如,為地主平反等被當局封殺的話題,很少在中國理論界和文學界被提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