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 生態問題實質是經濟問題-陝西血鉛事件起因

陝西寶雞鳳翔縣的血鉛事件,逐漸透露出了更多的背景消息,令人震驚。例如,當初為了建這個污染企業所使用的強制拆遷手段,最初是以微薄的補償金引誘農民自行鏟除正在生長的農作物,遭到抵制,但東嶺項目是得到鳳翔縣縣委、縣政府全力支持的。

時任縣長的趙曉明要求拆遷工作兩個月內確保完成,原話是"不存在商量,不存在研究,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在這樣偉大的決心下,鳳翔縣政府以抗洪救災的名義,把全縣的幹部、職工、教師、醫生、以及各鄉鎮所僱用的農民工,近15000人,調到村子裡,人手一把鐮刀、一頂草帽,要強砍玉米。農民們抵擋不住,便紛紛趴到玉米地裡,以身體保護幼苗。還有數百人擁上了寶寧鐵路,將鐵路截停近一個小時。看事情鬧大了,要鬧出人命了,政府方面只好暫時作罷。第二天,當地幹部帶著現金來了,用金錢分化村民。在政府的軟硬兼施下,終於強佔了建廠所需要的土地。

為什麼當地政府有這麼大的決心和幹勁呢?後續的報導出來了,事情很簡單,不過就是利益驅使。每年東嶺新冶煉廠為鳳翔縣貢獻2400萬的財政收入,佔鳳翔縣的總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那麼,他們是為了地方謀福利嗎?不是的。這2400萬的財政貢獻、使我們的公僕們興高采烈地和發達的國家官員們的工資水平接了軌。

有一篇網文算了一個帳,2400萬是一個什麼概念。就是每年在被侵佔的土地上,每畝為官家貢獻了1萬多元的財政收入。看起來也不少,但如果換一個方式算一算,這2400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財富。比如說一個縣委書記一年的薪水最保守的估計也不會低於10萬,那麼這2400萬隻不過不到200個縣委書記一年的薪水。如果這 2400萬是在一個平靜的、不會造成社會危害的情況下,被創造的,那即使只用來養活幾個縣委書記也屬正常。但問題是這2400萬的收入附帶的是幾十萬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就算中國的普通民眾的生命和健康不值錢,也算是一個巨大的代價了。

我非常欣賞這位網友。他不單單是簡單的譴責,而是開始深入到了經濟層面。說到底,生態環境問題主要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至今,絕大部分的人還沒有建立起這個認識。當然,最刺激人的是污染所帶來的利益的分配,如果大致說得過去還罷了,但現實過於殘忍,公僕們上了天堂,老百姓下了十八層地獄。在據說是萬惡的舊社會,老百姓們還沒有斷子絕孫吧。健康平安、生兒育女,這不過是黎民百姓最最低下的願望了。現在連大自然給的這一點兒最基本生存權,都被官家剝奪了。

如果不談分配不公,僅談收支,也是得不償失的。且不說那麼多人、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健康受到了終身的損害,僅僅是說錢,光是搬遷和新村建設費用,可能就高達2億元。還有被佔用、被污染的土地呢,那又值多少錢?數千畝農地,應該價值十幾個億吧。最後要徹底清除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那又是多少錢呢?

有網友悲憤地說,十年的發展所欠下的債,一百年也還不清。我們已經為我們的子孫準備了足夠的債務,讓他們幾代也還不清。這確實已經成了中國人的宿命,但是我們的悲憤在於我們辛苦、我們流汗,成果卻是少數人的,而造成的災難卻要有大多數無辜的、也無收穫的普通人承擔。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作者審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鄭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