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風:難行能行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子貢問政"的故事,當時,子貢問孔子如何能使一個國家政治穩定、國民安定?孔子說了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但是子貢又問,三條太多了,如果去一條的話,您去哪條,孔子說去兵、我們不要武力保障了,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要去哪一條?孔子又說:去食!我們寧可不吃飯了,然後孔子說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他說:自古皆有死,民不信不立!

我喜歡這樣智慧的訓示,這則小故事帶給現代人的啟發也應該是無窮的,"信"在今天似乎被人們刻意迴避了,何謂"信"?最簡單的理解,相信別人、誠信,可是現在"誠信"已經是一個極度缺乏誠信的社會了,誠信危機被我們喊了好多年,可是卻遭遇了最虛無的回應。很多人都會想:為了"信"不吃飯不值得,生命才是寶貴的。"信"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信念、信仰,因為在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度,人們精神的頹喪才是最可怕的,那個國家將變得名存實亡。孔子這樣一個大智慧的賢者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可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在他看來還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信"!

不由得使我想到前幾天寢室裡議論的一件事,學校裡有一個女生被流氓強姦,她為此沉默並選擇了和流氓對話,她說你可以做你要做的事,我不會告訴同學老師,因為這樣對我沒有好處,我也不會告訴我的爸爸媽媽,這樣對我也沒好處,我更不會報警,這樣對我更沒有好處,只要你不把我殺了,我是絕對保守秘密。就針對這件事,大家交流出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同情憐憫,有贊同支持,也有人感嘆以前的女子可以為了貞節用生命去誓死捍衛,可是現在的女孩子先保命再說。我想針對這件事,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問題的本質並不是看法的不一致而表現出來的各執一詞、而是看法之外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境界的認定。

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過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成語故事。綠珠是西晉時期晉朝巨富石崇的愛妾,有一天,趙王司馬倫的一個親信孫秀就對司馬倫說你這府裡的美女都不算美,石崇府裡的綠珠能歌善舞,還會吹笛子,那才算美,於是司馬倫要孫秀派人去石崇那要綠珠,使者去了之後說明來意,石崇說,綠珠乃我所愛,不給,然後就把使者轟走了,司馬倫一聽火了,孫秀在一旁添油加醋,兩個人密謀給石崇按了一個罪名,帶著官軍去要抓石崇,石崇說我這個犯罪就從你身上而起,綠珠之前已經知道有人要她,也知道石崇此去凶多吉少,就對石崇說:"官人,既然如此,我願為你殉節"。說著就從樓上跳下去摔死了,這個成語就叫"綠珠墜樓"。

我並不贊成以死殉節,成為綠珠這樣的貞潔烈女,更不讚同因為怕對自己進一步的傷害而對行惡之人保持沉默妥協,因為這樣可能會使更多的人再次遭到傷害。其實,這個社會有多少事不是因為我們的沉默而使邪惡囂張、使那些罪惡的黑手逍遙法外?有多少事不是因為我們在爭奪個人利益的多寡時而傷害他人?為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罪惡,那些為私的觀念難道不是我們終生都應該努力去除的嗎?

人活著多難啊,遭遇不幸要承擔痛苦,她人不幸要極力相幫,學習到老為的什麼?掙錢養家多少是多?買車買房什麼算夠?多少人都在思考活著的意義,思考過後就又一個個的不了了之,等待年過夕陽再去回憶。驀然回首發現比來比去,到頭來把青春比沒了,把人比老了,把人生虛度了。就好比以死殉節為名、為情,對罪惡沉默為名、為利,名、利、情似乎成了人終究無法擺脫的糾結,但是有沒有一種心境使得我們可以做到在被傷害之時,不覺得痛苦,在得到了利益之時,不感到快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是寫文章時常用的修辭呢?當然,這的確需要人超脫、大氣,的確需要人達觀、豁然。我突然發現不知何時這竟然成為我終生的追求!

也許人生需要一種高度,一旦飛躍,從此天馬行空......

剛剛,和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網上偶遇,我說,我們在艱難中還一步一步地在走正路,還在歸正這條路,沒有迷失方向,何其艱難,未來將見證這一切,難行能行,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本文留言

作者雨風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