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約1.46兆元天量信貸,可能流向股、樓市

據中國證券報週二報導,據專業人士初步估算,中國今年上半年,約有1.46萬億元票據融資資金去向不明,可能流向了股市或樓市。

報導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共計約有7.37萬億元,年增約200%。但從上市公司(除上市銀行,下同)中報的長期貸款、短期貸款以及應付票據的總計數額來看,約為3.18萬億元,年增2920.84億元。也就是說,上半年的天量信貸僅約4%流向了上市公司。

報導指出,為了釐清上市公司的借款情況,選取了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三個指標︰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和應付票據。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這三個指標的總額為31749.22億元,年增19.34%。而從三個指標分項同比的數據來看,應付票據增長較快,同比增長57.67%,這符合今年上半年票據融資增長較快的趨勢。而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總計同比增長僅為15.03%,這與信貸的快速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示天量信貸並未大舉流入上市公司。

分析師表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則,大量貸款可能投向了暫時還未上市的鐵公基企業。而從票據融資的規模來看,銀行大量的貸款以票據融資形式貸出,但這些票據卻並沒有流向實體企業(上市公司票據增幅不及全國總體的1/3),而是在金融企業間循環或者流入到了股市、樓市中。在所有貸款項目中,短期貸款的增幅最小,也說明大多數貸款並未給實體企業以短期支撐。

據專業人士初步估算,從上半年票據融資新增規模來看,總共約1.7萬億元,扣除上市公司新增票據融資規模1200億元後,還剩下約1.58萬億元,假定其他實體的新增票據融資規模與上市公司整體相當,則約有1.46萬億元票據融資資金去向不明,可能流向了股市或樓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