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發達,水越黑」是真命題

7月初,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符傳君,只因其回答記者"海口污水問題為何長年未解決?"的採訪時,拋出"雷"人之語:經濟發達的地區,水越黑。對此,有網友認為這是海口水務局"漠視民生、不作為"的表現,被網友冠稱"史上最牛的不作為託詞"。而有環保專家表示,符傳君的話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很快能解決水污染問題。筆者對"最牛局長"為自己的工作找託詞是不同情的。但不能因人廢言,他所說的"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水越黑",是一個千真萬確的命題!只不過他自己未必理解以下的內涵--

發達的經濟,導致"黑水"是必然的!但它黑的未必一定是自己家門口的"水";可能是黑的自己家的地下水、到後半輩子才會察覺,也可能是黑的別人家門口的"水",也可能是把黑水摻到所有水中、讓大家都不察覺,還可能是黑的子孫後代的"水"。

如果不能坦率地承認"越發達,水越黑"這個真實,那麼只能說是一種"鴕鳥心態"。現實中,在討論經濟發展與生態維護時,人們總愛用"經濟-生態雙贏"的提法。對此,筆者認為:

(1)"經濟與生態的雙贏"在局部的區域可能能夠得以實現,而在全球範圍內難以實現。這是因為,現實中局部區域的"經濟與生態的雙贏"多數來自兩種途徑,一是"損人利己",即:通過環境影響轉移而損害他人的經濟利益或環境利益來實現;二是"自欺欺人",即以某一種生態風險的方式,把生態破壞的危險遺留給未來、他人或後代人。因此,人們在進行經濟決策時,不應侈談"雙贏"。

(2)在現實中,與其說"經濟與生態的雙贏"、不如說是"經濟與生態的兩難權衡"。任何的經濟增長活動都有其負面影響。

(3)隨著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會得到改善嗎?實證分析表明,發達國家或地區走過的發展道路:由不斷加深的環境退化轉向環境逐步改善。之所以得到改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前提,那就是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環境改善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環境惡化過程中實現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鐘茂初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