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鮮為人知的背後(圖)


吉他演奏家何震東和太太李丹鳳

【看中國記者柳笛採訪報導】新唐人電視臺第二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決賽於2009年8月30日在曼哈頓考夫曼中心莫肯音樂廳(Merkin ConcertHall,Kaufman Center)舉行。「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被決賽選為指定曲目之一。吉他演奏家何震東賽後表示:這個曲目是作曲家抗爭那個社會的產物。

現居紐約的吉他演奏家何震東和太太李丹鳳一同觀看了比賽,賽後接受採訪時共同表示,這些選手水平非常高,都是國際級水準。何震東還表示,所有的選手都比大陸的演奏家水平高,每聽一個選手演奏,就哭一次,因為他瞭解這樂曲背後的創作辛酸。

據何震東介紹,當年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曾跟他說過,文革之前的知識份子就已經在抗爭,所以共產黨才搞了反右等一個又一個運動。何震東認為陳鋼的作品是借題發揮,反抗壓制的。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認為,那個「封建」的社會一直延續到「解放」之後,甚至現在還是這樣。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著名音樂家陳鋼、何佔豪1959年創作完成的樂曲。當時陳鋼的父親陳歌辛還在監獄裡。在中國音樂上,陳歌辛被認為是最好的創作者,他創作了許多中國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夜上海》、《恭喜恭喜》、《玫瑰玫瑰我愛你》等。陳歌辛最好聽的歌是做給陳鋼母親的「永遠的微笑」。陳歌辛1950年從香港回到上海,1957年被共產黨送入監獄,1961年死在安徽的一個農場。

據何震東說,他曾聽上海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講過陳鋼的事,他當時非常痛苦,創作的靈感大都來自於父親遭受迫害。何震東進一步介紹,《梁祝》曲子的技巧非常完整,主題是悲憤的、無奈的,音調也是一直向下走,基本沒有上行,即便是上行的,之後馬上被壓下來。故事裡面,祝英臺的命運也是悲慘的,所以最後一個音是落音。

何震東表示,陳鋼寫的這個曲子感動了很多人。但遺憾的是,《梁祝》之後就沒有了小提琴協奏曲。他說:「小提琴的文化從陳鋼這個作品之後就沒有了,說明中共不要文化,令人越來越悲哀。」

李丹鳳在接受採訪時說:「我覺得選手技術好得不得了,是國際級水準。」 李丹鳳介紹她本人就是拉小提琴的,也專門學習小提琴製作。她表示,第一次觀看新唐人的小提琴大賽,感覺水準特別高。大賽選的兩首曲子她都很熟悉,她認為《梁祝》拉得很完美。她一再表示,這幾位選手的水平絕對是國際水準。


本文留言

作者柳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