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正骨有8法 摸 接 端 提 按 摩 推 拿

中醫對於骨折問題分不同階段治療。中醫師李思儀錶示,骨折發生後,應該辨明傷勢是否會動、辨顏色、瞭解骨損程度等。可應用正骨八法,包含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方式治療。藥方部分,大致可分為三期階段用藥,第一期行氣止痛、活血消瘀腫為主;到了第二期復原期,則可使用舒筋活絡的藥物;第三期則以補養方為主。

李思儀錶示,發生骨折先要先辨明傷勢,若患處仍可活動但伴隨疼痛,可能是局部骨裂或挫傷;若患處無法活動且伴隨劇痛、局部紅腫青紫,或見凸出或凹陷的畸形,便有骨折的可能。兩者皆建議必須先固定患處,避免不當的活動造成骨折情況的加劇。

辨顏色:腫脹較輕,稍微青紫或暗紅,多屬輕傷。患處若是呈現青紫腫脹嚴重,則有可能是筋斷或骨折;若大面積腫脹,青紫帶有黑色,為嚴重的擠壓傷,應防組織壞死。

聞聲音:在古代醫書中就說明骨折若是全斷,動則轆轆有聲,若骨損未斷,動則無聲。

問疼痛:通常疼痛的程度可分為多種,通常劇痛者多屬傷重,而一般性疼痛則屬傷輕,隱痛者多屬慢性損傷或舊傷。腫脹痛多為血瘀,跳痛多為氣滯,刺痛者常有異物,酸痛者多屬慢性傷筋,遊走性疼痛多屬風邪。根據疼痛種類選用適合藥物加以治療。

李思儀醫師表示,中醫治療骨折,可採"正骨八法",包含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手法。"摸"是用手細細摸其所傷處,判斷骨損筋傷的程度。而"接",是使已斷的骨,合攏一處,復歸到原本的位置。"端"是因骨離其位,用手法或從下往上端,或從內往外托。"提"是使陷下的骨提出。

"按"則是以手往下抑(壓)。"摩"則是緩緩的揉壓轉動。而推拿也有助於復位。一般而言,接、端、提適用於骨折全斷或部分錯位者,若是沒有接受訓練者,不可隨意操作,但是按摩與推拿可以改善急慢扭挫傷、內傷氣血瘀阻、及骨折脫位整復後的恢復期。

李醫師表示,中藥方治療部分,大致可分三期階段。第一期:行氣止痛、活血消腫,可選用如復元活血湯加上川七。第二期:補氣生肌、舒筋活絡,可選用如舒筋活血湯加上黃耆。第三期:補養肝腎、養筋健骨,可選用養筋壯骨湯或壯筋續骨丹加減。

中醫強調,"氣傷則痛,形傷則腫,惡血留內,發為痺痛。"所以第一期主要針對受傷初期腫痛難忍,以行氣止痛、活血消瘀腫為主。

且"瘀不去則骨不能接"、"瘀去而後新生",均在強調去瘀而後新生的重要性。到了第二期復原期,使用舒筋活絡藥物,可避免瘀血凝滯造成筋膜黏連,使受傷之處筋膜發生攣縮強直、關節屈伸不利的現象,或氣血不得通暢致使關節痺痛等。第三期則以補養為主,補養肝腎有助筋骨恢復,也助提高骨質密度。

茶飲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選擇"補氣壯骨茶",準備黃耆五錢,黨參、補骨脂、胡桃肉、當歸、續斷、川七各三錢,甘草、菟絲子各二錢、紅棗五顆。做法為藥材洗淨後先加水蓋過藥材浸泡二十分鐘。之後倒入一千五百西西水,水滾後轉小火煮十五分鐘,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針對損傷恢復期,可幫助局部瘀腫疼痛已退、加速骨頭新生,與傷口患處的恢復。

本文留言

作者鄭綿綿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