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顛傳像形術---薛顛的馬形
編者按:傳統武術是中華神傳文化的一個瑰寶,現在中國大陸產生的所謂的新武術,強調表演性,缺乏實戰性,更沒有修煉的內涵。定於今年下半年開賽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是全球武林的大盛事,其宗旨是:"以繼承中華傳統武術精華、促進交流、弘揚中華神傳文化、提高武術技藝和武德為目的﹐通過中華傳統武術比賽﹐展現中華文武道德的傳統理念。"那麼,什麼是傳統武術呢?被譽為"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李仲軒老人口述的和與之相關的文章,希望對我們認識什麼是傳統武術有所助宜。全文包括李仲軒老前輩生前所發表的全部24篇文章和在李老去世後才得以發表的遺作五篇,以及唐家後人的一篇《唐傳形意八卦掌》,總計30篇。分為尚式形意、唐傳形意、薛顛像形術和李仲軒前輩遺作、形意拳相關文章五大類。
24.薛顛的馬形
萬事開頭難,練形意拳不懂起勢,就生不出劈崩鑽炮橫。此番由起勢一直講到馬形。馬形易練好使,也許有助讀者對形意拳發生興趣,這是我的考慮。
先解答近日的讀者來信:一、《像形術》書中,薛顛講武功練到極處,身體可發電力擊人,您是否做到;二、您說渾圓樁與校二十四法稍有區別,但"一個無為一個有為″的說法,實在聽不懂;三、我一練形意拳就喉嚨痛,有何對治法子;四、您在以前的文章中說學會了劈拳,自發地就會打虎形了,這是什麼道理。
武林裡的奇事多,我有個朋友叫金東林,是個天生的羅鍋。但幾年沒見他,偶然遇上,發現他腰桿直了。他說是個新疆老頭給他治的,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還有奇事,就是傳說有個絕技叫"噴口濺(劍)″。
舊時代練武人時興訪人,練成了就四處走,誰出名就找誰,上門就打架,敗了學兩招,勝了立刻走。有個壯武師,訪到一個老頭,老頭說:"我多大歲數了,比不了。″壯武師非要比,這時有個人挑了兩桶水過來,老頭說:"那就比吧,可你得容我喝口水。″攔住了挑水人,沒想到老頭一喝就喝了一桶水,壯武師看呆了,老頭猛一張口,一口水把壯武師噴倒在地。
我沒見過練形意的人練這東西,原本以為是傳說,但一次看戲,發現平劇名角高月樓在舞台上表演這個。他在台下也表演,一口水能噴出去很遠,離他一步距離,挨他一口水,等於挨一個小拳頭。
我小時候是個戲迷,現今也有三四十年沒進過戲院看戲了。發電力打人,我的程度不夠,拿我無法驗證。但練武時一定要有"電力感″,就是敏感。
尚雲祥與程廷華作試手,起因在尚師。尚師是矮銼子、大肚子,他到程廷華家拜年,坐在八仙桌後,很隱蔽地用肚子一拱。尚師的勁道剛將桌子催動,程廷華的手就拍上了桌子,然後兩人去院裡試上了。有人說:"程廷華通了靈。″那是讚嘆程廷華的敏感。有了敏感,才能帶出各種各樣的功夫。所以形意拳的起勢,是"起″敏感。具體動作是,兩手像托著兩碗水似的向上舉,在眉前一轉,就舉上了頭頂。假想中的水不能灑了,慎重了,也就敏感了。
舉到頭頂後,大海退潮一樣退下來,到眉前有了壓意。空氣就是大海棉,要把海棉裡的水擠出來,這樣一直壓到大腿根。此時要屈膝合胯,整個人蹲下來。蹲下的同時,兩隻手一提,縮到了腰際。身子團緊了,手也要團緊,像擰一個東西似的,五指一個一個地攢起來。
一作起勢,週身敏感。兩臂上舉,大腦就清爽,猶如野獸腦後的毛能炸起來,脖梗子會吃驚。屈腿蹲身,能生力,猶如野獸一咬東西尾巴就炸開,尾椎子會吃驚。眼睛在正面,人在眼前作事,前身人人都不遲鈍,只有後身敏感了,才能快人一籌。
形意起勢好處多,學一個起勢就可以煉功夫了。起勢後面的劈崩鑽炮橫,這份敏感也得帶上。渾圓樁也要敏感,姿態是,兩臂虛搭在身前,略有抱意,左右手各對著左右胸肌。薛顛管胸肌叫"貓子″,應該是他的鄉音。渾圓樁便是"兩手照著貓子″,其它順其自然,沒有別的要求。
渾圓樁是以眼神站樁,兩眼要望上高瞟。練武先練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練武先練神。人爬上山頂,累得疲憊不堪,但目光一遠眺,身上就輕鬆──渾圓樁是這個原理。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眼神就是這個靈犀。久站磨煉筋骨,但只堅實了筋骨,等於沒有站樁。眼神和肉體的關係,是渾圓樁要體味的東西。有了靈犀,才能有生機,冬天過去大地回春,生機一起,土裡都是香的,抓把土,粒粒都是活的,站樁也要把自己站活了。
站渾圓樁時身子讓眼睛領走了,身子不能做作。拳學是實踐之學,對於渾圓樁,我只有這些說詞。而校二十四法,是在身上下功夫。
二十四法對人從頭到腳都有要求,任何一個拳架裡都得有它。要二十四法齊備地校,剛開始作不到,就一法一法地校出來,總之最後要作到身上隨時都有它。可以一次次的,每次幾秒幾分鐘地校,也可以像站渾圓樁般一直站下去,但老輩人一般是一次次的練法,李存義的功夫不是久站站出來的。
打完拳喉嚨痛,這是沒有做到二十四法中的"舌頂″,舌頭沒舔上上牙床,打拳就岔了氣,自然喉嚨痛。喉嚨痛尚是小事,尚師說:"剛學拳的小子,可得有人看著,小心練拳練成羅鍋。″一般體育主要練胳膊腿,而武術要練脊椎,二十四法不到,打什麼拳都是畸形的,長此以往,脊椎彆扭了。打拳尚且是活動的,站樁固定身形,容易挫傷筋骨,要懂得用二十四法保護自己。
二十四法上身,是一種輕盈感。站樁不要較力不要找勁,站著站著,身體容易不知不覺較上力,就要懂得鬆下來。形意拳不怕松就怕緊,形意以敏感為先,一重拙,就不長進了。其實站得輕盈,才是真較上了勁。站空了自己,才是全身都振奮上了。
站得了二十四法,還要打得了二十四法,在運動中得它。這個由靜到動的關口很難過,所以在站著時,要學學"打一厘米″的拳。
校二十四法不是擺空架子,拳架的形標準了,還要讓形裡生東西。架子光分毫不差還不行,架子要有動勢。比如擺出虎扑的拳架,就要有扑出去的動勢,還要有竄回來的動勢。要把這個來回大動勢壓縮在一厘米間。
擺拳架看似不動,其實筋骨肌肉都牽掛著,扑這一厘米。猶如山谷有回聲,身體也有回力,扑出去一厘米,再回來一厘米,要用回力來鍛練,如此易出剛勁。站樁之苦首先是筋骨軟弱的疲勞之苦,學會了這個方法,站二十分鐘樁,等於打二十分鐘拳,也就喜歡站樁了。
不校二十四法,練武不能入門,不學拳架,難成大器。五行拳功架是幾百年總結出來的東西,不去體驗就可惜了。知道虎扑是前扑之後有回力,腳下能向前竄還能向後竄,這是知道了虎扑的來龍去脈。
【第二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網址:http://martialarts.ntdtv.com/
- 關鍵字搜索:
-
薛顛
來源: 武林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H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