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典和文學的美

作者:林海若  2009-08-15 00: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最近突然愛上了古典文學。呵呵,文言文功底是不咱樣,但就是有點喜歡。在古典文學裡可以尋找到一種精神的寄託。發現自己的思想還是太淺了,需要經常滋潤,補充、完善一下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修養。以前在家裡的時候,也看過一些經書。如《易經》、《道德經》,但看得都是譯文,讀譯文就是在嚼別人咀嚼過的東西,就是那個味道,是沿著別人的思想走,所以在理解上受限於別人的思想,缺少個人的感想。

那天聽了一個《幸福人生》的視頻,蔡禮旭先生所講的內容確實發人深省。

我們這一代人,已經沒有個人思想了,留下的就只是狼奶教育下共同的想法了。蔡禮旭先生的課程,影響了很多人的觀念。很多破碎的家庭,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邊緣,但聽了他講的,又挽救了一個家庭。這是何等的有功德,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思想教化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畢竟人不是動物,什麼時候觸動心弦的那句話出現,就會引起他人內心的共鳴,人就會立刻轉變。修道貴在恆力,意在悟。很多事情,沒經歷,不能引起內心的激盪。唯有親身經歷過,才能形成自己真正的經驗,同時也是向社會交學費。一部《弟子規》,蔡老師深入淺出,結合現金社會,引經據典,得出了很多大道理,涉及到夫妻相處,婆媳相處,教育子女,待人處事,個人修養等。聽得在座的學生連連點頭稱讚。

《弟子規》總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很多人不經意間講的一些話,是很缺乏修養的。其實這也不是他們自己想說的。《三字經》上說的,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成長,那對他將來的個人秉性都會有深遠的影響。不是我們國人不想學好,而是我們祖宗的文化被腰斬,我們這一輩人的的思想沒有得到祖宗文化的熏陶。爺爺奶奶沒有得到教育,爸爸媽媽是生在那個太陽正紅的年代,一切都是政治挂帥。影響他們的也只有革命思想,不能傳承祖宗的文化思想。人性是被消滅了,更多的是人的原始本能被激發了。戰天鬥地,狂忘自大是他們的想法。改革開放,讓他們束縛的行為,得到了適當解放。

好了傷疤忘了痛,馬斯洛的人格需求層次理論得到印證。吃不飽飯,能讓我吃飽飯的,就是恩人。他們就從沒有想過自己正需要接受教育的時候,為什麼權利會被一部分人給剝奪了,被他們運動了。不回顧歷史,就會重蹈覆轍傷痛的經歷。

如果說80後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這句話也說得好勉強呀。但80後也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80後好不容易長成人,可以獨立行動,卻碰上了這麼大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受的教育,也是很失敗的,年青人個性十足,但談吐有水準,有修養的是沒幾個人。因為我們所接受的教育的,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父母親,我們的長輩,就從沒有受過祖宗文化的教化,何況離祖宗文化越來越遠的80,90後的人們。如果哪一天,你能徹底發現自己需要回歸本原,我在這裡先恭喜你,你的人生將是無憾的,你是幸運的,你找到了本該屬於你的東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