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病"詩話(圖)

杜甫

人的一生總會生病。可以說,人從呱呱墜地始,到撒手閉眼止,一生在世,都有大大小小的病相伴隨。如何待病之,咱們古人祖輩給後代留下了豐厚美妙的詩篇,不僅帶給我們藝術享受和豐富的文化營養,也讓我們學到了養病和益壽的妙丹良方,這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寓形天地間,疾病豈能無"(宋·陸游)--既然如此,他們認為養病首先要養心。有一首古詩《眠石》(宋·饒節) 寫道:"靜中與世不相關,草木無情亦自閑。挽石枕頭眠落葉,更無魂夢到人間"。意思是說,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心的寧靜,一一正如在枕石而眠、落葉撫慰閑適中忘記世間的熙攘紛爭,憂愁也就自然地被關在門外。清代醫書"養生至論"引林鑒堂詩謂:"自家有病自家知,起念還當把念醫。只是心生心作病,西南哪有病來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只要心境平安寬鬆,還可使已患之病速愈。

患病須遵循醫囑,對症下藥,善於服藥。杜甫有詩云:"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陸游主張生病用藥要恰如其分,適可而止:"藥與病相當,何恙不能已?良醫養用藥,疾去藥亦止"。其理由是:"揠苗農害稼,過劑藥傷人"。同時,即使在病重之時,也不能失去氣節和人品,奮發高揚的精神是戰勝疾病的法寶。故白居易詩云:"貪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性"。杜甫也說:"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養病療疾,須學點醫術,懂點為醫之道。在白居易的詩篇中,有記述他自我醫疾、自我健身的內容。如"藥酒醺醺引醉眠,摩挲病腳日陽前",詩中可看出他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又如認識到氣管炎與天氣變化的因果關係,"氣嗽因寒發,風痊欲雨生;病身無所用,唯解卜陰晴"。白居易對當時達官貴人所追逐的求仙學道,服石煉丹,尋求長生不老之術,十分厭惡,故寫詩勸諫道:"莫學長生去,仙方誤殺君"。

對疾病也應一分為二地去看。清人程俱詩云:"人言病壓身,往往延壽紀"。杜甫詩中也言道:"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得病非小事,何以言長壽?人一旦生病,如能正確對待,樹立戰勝疾病的堅強信念,加強醫治療養,身體定可日見健壯。長壽之樂,亦可享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