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找出路

經濟衰退,失業率不斷升高,許多畢業生離開學校後馬上面臨失業的壓力,不免感到惶恐。回顧臺灣早年許多成功企業家如王永慶、吳火獅等人,都在困苦的環境中,憑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克服無數困難,最後邁向成功之路。撫今追昔,現今的大環境再怎麼壞,不至於比五、六十年前還差;年輕人只要肯學習、肯吃苦,一定可以為自己找到出路。

每年的畢業季,也是失業率高峰期。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六月失業率百分之五點九四,失業人數達六十四萬七千多人,再創歷史新高。由於企業實施無薪假或減薪,今年前五個月平均薪資比去年同期衰退百分之七點三六,創下一九六九年有工資薪津統計以來最大跌幅。由於景氣復甦力道薄弱,短期內失業率飆升的情形難以改善,失業者苦惱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人則唯恐被減薪甚至解雇而淪為新貧一族。

臺灣的失業率在亞洲四小龍排名第一,臺灣的年輕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相對高於南韓、新加坡與香港。主計處統計,臺灣的「尼特族」(指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族群)達十八萬五千人,佔總人口的比率甚至比日本來得高;由於經濟復甦緩慢,主計處預估「尼特族」的人數將再升高。

「尼特族」主要因為高學歷的畢業生不願從事低薪資的工作,或者只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結果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待在家裡靠父母養。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竟然有愈來愈多的大學畢業生淪為不事生產的「尼特族」,實在是很大的諷刺,也是整個社會的損失。

回顧臺灣光復初期,經濟殘破,百廢待舉,許多人想讀書卻不見得有機會讀書,但就在困苦環境中激勵出年輕人的奮鬥意志,第一代企業家如王永慶、吳火獅等人都只有小學畢業,一個去碾米廠做學徒,一個去布店打工,他們從不放棄機會,拚命從社會大學中學習,一位創造了龐大的石化王國,一位則建立保險王國,他們的成就都令人刮目相看。

在景氣最好的時候,也有人做生意賠錢;在景氣最壞的時候,也有人大發利市。從那些第一代企業家身上,可以發現,旺盛的企圖心與堅強的意志力決定了一個人日後的成就,景氣的好壞還是其次。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說:「不景氣,其實是另一個淘汰賽的開始,誰能抓住人才,誰就是下一波的贏家。」

不論景氣再怎麼差,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政府每年編列大筆經費補助各大學,如果大學畢業生遭遇挫折就回到家裡靠父母親養,淪為「尼特族」,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辜負了社會的期待。奉勸應屆畢業生,不論準備從事那一行,如果想成為下一波景氣的贏家,就必須先把自己塑造成有用的人才。只要選定目標,換個角度看世界,路是無限寬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