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復甦或為"曇花一現"

風險再度大行其道。作為風險資產的集散地,新興市場開始活躍,外資的流入推高了股市、甚至貨幣匯率。經濟增長預期的上調進一步提振了樂觀情緒。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最新預期顯示,整體而言,預計東亞新興國家明年經濟將增長6%,與2008年基本持平,高於今年的3%。基金經理們可能在歡呼,但亞洲卻錯過了--至少到目前為止--危機本該帶來的較長期經濟調整。

不錯,出口出現了大幅下降,但進口的降幅更大;特別是考慮到許多亞洲中心的加工角色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因素。因此亞洲經濟體經常賬戶盈餘大多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擴大--亞行的數據顯示,在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臺灣這些出口依賴型的新工業化經濟體(NIEs)中,經常賬戶盈餘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而2000年至2004年間的平均比例為5.3%。

與此同時,與2000年至2004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在算上資本流入(包括投資組合和直接投資)的增長之後,新工業化經濟體的國際收支順差在GDP中所佔比例已接近翻番,至8.2%。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國的順差增長更多,佔到GDP的5.5%;而就在上一個季度,它們還是比例相同的逆差。

內需似乎依舊萎靡不振,遠未恢復生氣(中國的巨額財政刺激方案使其成為一個主要例外)。如果說亞洲1998年金融危機的經歷可以借鑒的話,投資還將低迷數年。以往的習慣也在恢復之中。

由於出口暴跌,沒有人希望貨幣升值,因此各國央行正忙於沖銷資本流入--由此導致外匯儲備累積,尤其是在中國。亞行預計,由於避險情緒重現將導致出口下降和資本流動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情況將發生改變。簡而言之,目前湧入的那些資金,可能在年底前撤離。風險可能再度大行其道,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