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巨資「大外宣」 有用沒用三人談

 2009-07-24 06: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投資數百億元人民幣希望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有學者和海外觀察人士質疑政府的做法,認為此舉除了浪費國家巨額資金、肥了某些國營媒體外,無助於改變中國的國家形象,不過也有中國學者認同這種做法。

*先要改變新聞制度和理念*

星期四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刊登中國內地傳媒學者畢研韜的文章說,如果中國的新聞制度和新聞理念不能與時俱進,中國450億元的外宣投資可能成為令人痛心的高額學費,成為貽笑大方的歷史笑料。

文章指出,中國媒體的內傷是公信力太低,其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新聞與宣傳, 必須給予新聞媒體更大的獨立性,這才是中國媒體的唯一出路。

今年年初,中國政府為了改善國際形象,爭奪國際話語權,啟動了國際公關戰略,計畫投入450億元人民幣,加強對海外的宣傳,包括中央電視臺增加外語頻道,《環球時報》發行英文版,新華社推出英語電視新聞,打造中國版CNN等等。

今年4月20號,《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7月1號,新華社也開通了英文電視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如何評價畢研韜的擔憂?他這樣告訴美國之音,"我想,這個擔心有它的依據,如果嚴格按照過去的方式來做對外傳播,它的實際效果應該是不很樂觀的。"

不過,喻國明補充說, 隨著30年的改革開放,他相信中國在外宣方面也會順應時代的發展。他說,"未來發展中一定會有一些新的體制機制的改變,運作方式的創新,我相信這是跟我們投入更多的資源去做這些事情是結合在一起來考慮的, 而不是簡單的延長過去的做法和模式, 一定不會是這樣的。"

*很難在西方打開局面*

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林和立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步提升,中國政府提出所謂的"大外宣"計畫,推廣"中國模式"很符合邏輯,但是對熟悉中國政府的西方國家而言,不會因此改變對中國政府的看法。

林和立解釋說,自從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以來,西方對中國已經形成了某種固定的模式,很難改變,除非中國在西方關注的話題上,例如在人權和西藏、新疆政策等問題上做出改變。

他說,"在西方世界,靠這個方法恐怕很難擴大中國的軟實力,因為西方國家對一些問題批評很久,比如對中國的人權記錄,在西藏和新疆方面的政策等,一般西方讀者對這些問題比較有興趣,可是這些問題目前北京恐怕解決不了。所以目前他們對外宣傳的方法和投入很難在西方世界獲得很大的作用。"

他說,另外從新聞管制角度來說,北京也不太願意改變媒體"報喜不報憂"的傳統,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也很難取得西方世界的認同。

他說,新華社的英語電視和《環球時報》英文版雖然在文字和畫面上作了比較大的改變,但是其中的說教味道還是很濃,與西方國家注重平衡、中立、不替某一個政黨說話的傳統的距離還是很大。

*小步快走*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也承認,目前來看,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變革步伐較小,但是"他們正在向著現代的方式,比較符合規律的方式在作調整和改變"。

他說,"但是,中國的前進的方式可能不像前蘇聯和東歐那樣的休克療法,一蹴而就,大概是不會的。在中國最好的發展方式是小步快走。步伐可能不是那麼明顯,有的時候可能是一步步很小的改善,但是它的變化的節奏和速度相對來說是很快的,所以對中國問題的觀察,應該建立在連續和發展的過程基礎上,看到它的變化發展方向更重要。 "

*非常必要*

喻國明認為,中國政府提出大外宣計畫還是非常必要的。他說,"中國的政治、經濟逐漸在全世界開始有自己的影響力,開始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中國必須要有與世界對話和溝通的的管道,不能任由西方的媒介按照他們說話的口徑,辦事的風格來看中國。我們也必須要有我們的方式和與世界溝通的渠道,作為平衡和作為補充是非常必要的。"

他認為,450億是低估的中國政府的能力,實際投入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